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近九成产妇选择带走胎盘 有的拿来包饺子吃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4日06:03  半岛网

  近日,河南通许医院涉嫌倒卖产妇胎盘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岛城医院对于胎盘又是如何处理呢?9月3日记者了解到 ,岛城从 2005年开始规定,产妇分娩后胎盘归自己所有,产妇放弃的可由医疗机构进行处置。不过根据医院统计,目前有近九成产妇选择带走自己的胎盘。记者调查发现,产妇将胎盘带走后有的用来包饺子吃,有的冷冻起来,还有的会埋起来,用途真是五花八门。对此医生表示,胎盘里虽含有很多激素,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

  

  “胎盘我们自己带走了,已经放在冰箱里冷冻了起来。”9月3日,记者在市立医院采访时,刚做爸爸第二天的高伟告诉记者,当初妻子并不想要胎盘,但医生说这是自己的东西,可以带走,所以他们就拿了回来。“这可是好东西 ,能治很多病呢,平时都买不到,这下有了我肯定拿走。”在市妇幼保健院刚刚生完孩子的孙女士说。

  “其实我之前也没想过胎盘该怎么处理,但既然这是自己的东西,而医院又明确提出这个归属问题,我们还是自己带走吧。”记者在市立医院采访时,碰巧遇到了即将要临盆的于女士,在生孩子前她需要填写一份“产妇胎盘归属告知书”。记者注意到这份告知书上明确写着:胎盘归产妇本人所有,产妇可以选择由本人所有,也可以选择自动放弃,同意由医院处理。

  “入院时我们都会要求孕妇填写这份告知书,如果没有传染病的话,约九成的产妇都会选择将胎盘带走。”市立医院东院区产科主任纪向虹介绍说。

  “我们医院的产妇,有八成选择将胎盘带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魏护士长说 ,在产妇生孩子前都要做个检查,查一下是否有梅毒、艾滋病、乙肝以及丙肝,如果产妇有这四种病中的一种,生完孩子后胎盘就不可以拿走,如果没有的话就可以拿走。“产妇放弃的胎盘我们都当成医疗垃圾来处理。”

  随后,记者从青医附院、海慈医院、第八人民医院了解到,近九成产妇生完孩子后选择将自己的胎盘带走。

  ■调查处理方法五花八门

  产妇将胎盘带走之后如何处理呢?记者在岛城医院产科进行了调查。“包饺子或者做肉丸子都可以,我们家很多亲戚都是包饺子吃了。”在市立医院东院产科门口,抱着孙女出院的王春霞告诉记者,她儿媳妇的胎盘已经放冰箱里冻了起来。

  “我们的胎盘扔掉了,因为在这里住院,离家比较远,没有冰箱放,担心胎盘坏掉。”陪妻子来生产的平度李先生告诉记者。而李先生的母亲表示,其实她很想留着胎盘给儿媳妇吃,扔掉只是迫于无奈。

  “听别人说胎盘是个好东西,晾干了以后可以入药,出院后先把胎盘晾干吧。”在市妇幼保健院,刚生完孩子的许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自己食用或者保存起来之外,还有的产妇选择将胎盘埋在土里。“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能忍心吃呢?”家住市南区的刘女士说,她孩子现在已经两岁了,当时生孩子的时候不少人告诉她胎盘是个好东西,建议她吃掉,但她表示坚决不能吃,把它埋在了院子里。“还有些人拿回去后不知如何处置,又将胎盘送回医院要求焚烧。”纪向虹称。

  “对于胎盘的处置问题,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指导意见。”纪向虹说 ,但作为一种血液制品,把胎盘到处乱扔肯定是不合适的。

  ■提醒

  产妇吃胎盘易致回奶

  “大补”一说并不科学

  “从中医角度来说 ,胎盘是一味中药,叫紫河车。”海慈医疗集团中医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魏陵博介绍,胎盘具有补气血功效,加速体内毒素排出。应用于血亏、血虚或者肾精不足的病人。另外胎盘含有十多种激素,像慢性支气管炎及肿瘤患者都可以食用。传统的用法就是将胎盘洗净后熬汤,吃胎盘的肉。但是随着中医的发展食用胎盘的越来越少了。“觉得用胎盘有些不人道。”魏陵博说,他从医18年中,从来没有在临床上用过,也没有听说周围其他的医生用。

  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利用胎盘的价值呢?“这个在医疗上没有指导意见。”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张战红说。

  “虽然这是个好东西,但并非人人都适合。”魏陵博告诉记者,胎盘有补气血的功效,如果本身体质上火,补了之后火气会更大。同时,胎盘中含有性激素,儿童不宜常吃或多吃,这样会容易导致性早熟。

  另外,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许茜则表示,不少市民觉得产妇刚生完孩子身体比较虚弱,吃了胎盘后可以大补,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胎盘含有多种激素,产妇食用后可能会导致回奶,有的还会出现出血的症状。 本报记者韦丽丽 见习记者 陈美洁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分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