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90后”搭上“幸福快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4日07:25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章迪思

  如何跟“90后”沟通,让许多老师头痛。但在上南东校陈丽老师的课上,孩子们会毫无顾虑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迷惑,甚至是对异性同学的一份好感……

  这就是“幸福快车”,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孩子们变得更积极、自信和友善。它属于一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在陈丽老师主持下,多了浓浓人情,成为课题在全市最成功的试点之一。

  陈丽只是一名卫生保健老师,这样一个在学校处于“边缘”状态的老师,有什么秘诀让孩子们敞开心扉,与这些平时在师长跟前“犟头倔脑”的学生打成一片?

  让我们翻开她一年来的上课心得,感受“幸福快车”一路驶来的历程……

  起点,一次全新尝试

  2009年10月23日

  今天是“幸福快车”驶出的第一天。下午3点多,同学们陆陆续续走进406教室,有好奇的、疑惑的、排斥的……周五下午一直是孩子们最放松的时间,现在却要坐在教室里听我“一本正经”地讲课,真难为他们!

  这门课是一次全新尝试。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承担的一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和自我行为管理。不过孩子们未必懂其中的意义。所以,开课前我和专家们一起想出了“幸福快车”这个概念,想在课上开展一些团队游戏、情景剧表演,尽量往“活动课”上靠。

  以前我很羡慕教主课的同事们,手把手地教孩子知识和技能,多有成就感啊。但后来觉得,除了知识,也许我们还应该教给他们更多“无形”的东西。记得有一次,一个男孩子来我卫生室看肚子疼,配完药后,还是不大开心的样子。和他多聊几句后发现,这孩子读书成绩不错,但由于父母离异,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悲惨的孩子。那一刻,为人之母的我,心里真的很难过。一直以来,学校似乎很少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以外的情况,那么,就让我这个卫生保健老师,在这方面做一些“弥补”吧!

  老师向学生“诉苦”

  2009年11月20日

  “幸福快车”驶出近一个月,每次总有同学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席,有的孩子还模仿大人的笔迹写请假条,让人哭笑不得。课堂掌控也是难题,很多人还在给我的留言本上写下大大的“无聊”。说真的,这些都让我挺有挫败感的。

  换个角度想,孩子们能勇敢地在留言本上表达真实想法,不也证明他们的单纯和毫无心机吗?我总觉得,做个好老师的前提,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这一点,再去教他知识也好、做人的道理也好,自己就不会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效果反而好。

  所以在今天的课上,我坦诚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给老师的留言都是真心话。老师喜欢你们的诚实,所以我也诚实地说出我的烦恼,就是不知道怎么让‘幸福快车’变得更吸引人,大家帮我出出主意好吗?”之前有课题组老师“警告”说,这不是向“90后”示弱嘛!不过我倒觉得,老师向学生“诉苦”,学生会觉得自己是被平等对待的朋友,说不定能“出奇制胜”。

  我的诉苦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回应。有的说“老师,别在意,我们会好好听你的课!”;有的说“别灰心,我们支持你!”有些内向的孩子则通过留言本或悄悄塞给我的字条给予鼓励。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发现了这群以前被视为“难管教”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看到自己的成长

  2010年1月15日

  “幸福快车”已开出整整一学期。每个周五下午3点,来406教室乘“幸福快车”,已经成为我和孩子们的约定。

  我想,他们现在那么乐意来上课,主要是因为在“幸福快车”上,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虽然不是考试成绩提高了几分。有的顽皮多动的孩子,在我的课堂上特别听话;有的内向孩子,在我这里也踊跃发言。被我表扬后,他们都会在留言本里写下被肯定后的满足。而这份满足,反过来又成为促进我工作的动力。

  我自己对“幸福快车”也有了新的认识。一开始,我只是把它当作一项科研任务;后来,我想让孩子们学会简单的自我心理调控方法;现在,我是真的喜欢这门课,而不是把它当课题做了,因为我发现,老师和学生的心,可以如此贴近。只要你先给孩子们一点鼓励,他们很快就会给你更大的回应。所以说,学生难教不难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互动。

  成长和蜕变正在悄然发生。就拿小文来说,她是个比较强势、喜欢以领导者身份指派别人的姑娘,结果跟大家一直处不好。后来我讲“如何倾听他人”时,她听得特别认真,还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在我的鼓励下,她说想换一种方式和同学相处。

  快放寒假了,许多同学都来问我,下学期还有没有“幸福快车”?我告诉他们,下学期的“幸福快车”,一定更精彩!

  终点站,“我舍不得离开”

  2010年6月4日

  今天是“幸福快车”的最后一节课,孩子们拿出了“汇报作品”——自编自导自演的小短剧《青春的味道》,看得出,许多“戏剧冲突”都有孩子们真实经历的投射。在常规的初中教学体系中,几乎没有一门课能触及孩子们青春期独有的迷惘和阵痛,在我的课上,孩子们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出口”。

  一年来,“幸福快车”从秩序混乱,到大家逐渐被吸引,再到这学期,不同班级的孩子们亲如一家,发挥创造性当起小编剧和小演员,这一切多不容易!下课时,不少孩子眼眶红红的,有的说,“我舍不得离开,这里的老师和同学特别可爱。”

  我寻思,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别的教学本领,要说不一样,可能就是比较乐意听孩子们的心里话,然后营造出心与心平等交流的好氛围吧。比如,我都知道有几个女孩子对班上哪个男生有点好感呢,这种“机密”她们可不会告诉班主任的!

  可惜的是,“幸福快车”要告一段落了,但还有那么多的事情尚未来得及做。要带领孩子们走向幸福终点站,还需要更多老师和家长,持续给予他们关注和信任。

  记者手记

  就在发表这篇文章前夕,陈丽告诉记者,随着课题收尾,新学期“幸福快车”暂时不会出发了。之所以说“暂时”,记者认为,恐怕是因为师生沟通、青春期心理辅导等问题,始终需要教育者悉心解决,“幸福快车”不开了,还要用其他方式不断探索。

  事实上,除了陈老师“车上”的这35个孩子,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呵护和关爱。他们中或许有的智商很高,有的还是小干部,但没准和“列车”上的孩子一样,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在青春期这个特殊年龄段,有着诸多迷惘。来自老师的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句粗暴的话,就足以让他们的心灵遁入黑暗,甚至影响未来的人生;而一个倾听的姿势、一句简单的抚慰,又可能让他们重新感悟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明亮。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