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经济特区30年100件大事(26-50)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4日08:13  深圳特区报

  

深圳经济特区30年100件大事(26-50)
土地拍卖第一槌现场。(资料图片)
深圳经济特区30年100件大事(26-50)
华强北商业街。(资料图片)
深圳经济特区30年100件大事(26-50)
布吉农批市场繁忙的交易场景。(资料图片)
深圳经济特区30年100件大事(26-50)
深圳特区报刊发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

  26

  【入选事件】

  1986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率先探索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新路。

  本报解读

  这项规定意在推进特区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规定出台后,赛格集团公司、建设集团公司、物资总公司等6家市属大型国营企业成为股份制改革试点单位,市政府向这6家企业派出董事长,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其后,股份制企业在深圳乃至全国发展迅速。(王晓晴)

  27

  【入选事件】

  1987年,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成立,在中国内地率先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本报解读

  1987年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市属企业国有资产,具有管理、监督、投资等方面的职能。在实际操作中,市投资管理公司以股东身份参加参股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施行财务监督,保护国有资产和加快国有资产增值。2004年,撤销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深圳市商贸投资控股公司,以新设合并的方式组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王晓晴)

  28

  【入选事件】

  1987年,深圳率先放开土地市场,土地拍卖“第一槌”引发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场革命”。

  本报解读

  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拍卖一宗土地编号H409-4、面积8588平方米地块50年使用权。这是土地使用权在国内第一次作为资产进入市场,被称为新中国建立土地使用制度后的“第一场革命”。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草案》,修改原有条款,为全国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王敏)

  29

  【入选事件】

  1987年,深圳鼓励技术入股、兴办民营科技企业,由此催生了华为等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

  本报解读

  深圳率先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营科技企业,鼓励技术要素入股和参与分配,对非公有制经济实施奖励措施。政策措施的出台催生了深圳第一批草根创业潮,华为、中兴等均创立于这样一个产业背景。(陈颖)

  30

  【入选事件】

  1987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证券公司。

  本报解读

  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1985年1月开始试运营。2001年,特区证券增资扩股至6亿元从而成为一家综合类券商,后更名为巨田证券。2006年10月13日收市后,巨田证券经纪业务及所属证券营业部被招商证券托管。至此,国内第一家证券公司退出市场。 (林彦龙)

  31

  【入选事件】

  1987年,“招商银行”在深圳挂牌,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企业自办股份制商业银行。

  本报解读

  招商局出资创办了国内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打破了当时国内金融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僵局,拉开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幕。23年来,招行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如今总资本超过1300亿元,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李焱)

  32

  【入选事件】

  1987年,“深圳发展银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第一家公开上市交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本报解读

  深圳发展银行是我国第一家由国家、企业、私人三方合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的诞生被誉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里程碑”。1988年3月,深发展由深圳特区证券公司代理上市,成为中国“第一股”,编号为“000001”。(李焱)

  33

  【入选事件】

  1987年,沙头角保税区成立,成为中国内地首个保税工业区。

  本报解读

  如今,深圳已有沙头角、福田、盐田三个保税区,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区内设立了1500多家企业;保税区的工业总产值和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多年占深圳总量的10%以上。

  (饶洁)

  34

  【入选事件】

  1988年,《深圳经济特区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出台,“房屋是商品”观念开始从深圳走向全国。

  本报解读

  该方案基本目标是“实现住房商品化”,并明确提出产权问题,“房屋是商品”的观念开始从深圳走向全国。此后,深圳进一步探索和推进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住房制度改革,解除了安居房的产权约束,使业主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房屋产权;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饶洁)

  35

  【入选事件】

  1988年,赛格电子配套市场成立,其所在的华强北商业街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

  本报解读

  1988年3月,全国第一家专门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组织生产资料配套供应的赛格电子市场开业,由来自全国的160多家厂商和10家港商,以自营自销、联营代销的方式经营。华强北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并辐射全国。(潘未末)

  36

  【入选事件】

  1988年,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成立,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保险机构。

  本报解读

  平安保险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也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首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截至2009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9357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917亿元。2008年开始,中国平安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并成为入选该榜单的中国内地非国有企业第一名。(吴凡)

  37

  【入选事件】

  1988年,深圳经济罪案举报中心成立并在市检察院挂牌办公,此举在中国内地属首创。

  本报解读

  在考察、借鉴香港廉政公署举报中心运作机制的基础上,1988年3月8日,中国内地首家举报中心——深圳市经济罪案举报中心正式挂牌,受到中央肯定。同年6月,国务院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和监察机关都要成立举报机构。该中心先后三度更名,现名为深圳市检察院举报中心。

  (石义胜)

  38

  【入选事件】

  1988年,国际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在深设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

  本报解读

  公司成立后,主要开展房地产咨询业务。到1989年的3月份,国际地产开始盈利,并通过报纸广告的方式发布房源信息,开始二手房交易业务,作为当时惟一的政府授权成立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国际地产在深圳三级市场上吸引了大量的买家和卖家。(饶洁)

  39

  【入选事件】

  1988年,《深圳经济特区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暂行规定》出台,在中国内地城市率先确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思路。

  本报解读

  暂行规定中所称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主要指微电子、计算机及软件、通信、信息技术、新型材料、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节能新技术等。现在,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44家,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07.8亿元,国内专利申请量42279件。(王晓晴)

  40

  【入选事件】

  1989年,深圳创立内地首个义工团体“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成为最温暖的口号。

  本报解读

  1989年,在团市委组织下,19位热心人士通过一条热线,开通“为您服务”热线电话,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特区建设者提供倾情帮助。1990年6月6日,由46名义工组成的“深圳市青少年义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在民政局注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1995年,“深圳市青少年义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更名为“深圳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目前,我市注册义工已近20万名。(周元春)

  41

  【入选事件】

  1989年,百万劳工下深圳,形成了特殊的移民潮,深圳成为最早聚集打工者的城市之一。

  本报解读

  当时,全国10余万建筑大军纷纷南下。不久,内地许多热血青年不远千里来深圳求职。今天,深圳已成为全国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最多的城市。

  (潘若濛)

  42

  【入选事件】

  1989年,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开业,在中国内地率先探索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本报解读

  成立伊始,布吉农批市场率先闯出“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之路。他们顺势扩张全国性批发市场网络体系,先后在南昌、上海、长沙等19个城市投资管理经营28家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饶洁)

  43

  【入选事件】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成为中国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

  本报解读

  1988年4月1日,深圳发展银行在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上开始了最早的证券交易。1989年11月,深圳市政府作出了建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决定。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2000年9月深交所停止了新股发行。2004年5月17日设立中小企业板后,标志着深交所重新恢复了企业上市。(林彦龙)

  44

  【入选事件】

  1991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建成通航,深圳海陆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本报解读

  深圳机场建设历时仅2年4个月,全部建设费用不到2亿美元。深圳机场建设有多项改革创新,在全国机场建设中第一家自筹资金建设。2009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2448万人次,货运吞吐量60万吨,航空器起降20万架次。(王晓晴)

  45

  【入选事件】

  1991年,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正式开业,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期货交易所。

  本报解读

  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宣告成立,并在同年9月28日推出了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标准合约——特级铝期货合约,这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的正式建立。1994年,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和农产品交易所合并为深圳有色金属期货联合交易所。1998年8月,深圳有色金属期货联合交易所被撤销。(林彦龙)

  46

  【入选事件】

  1991年,深圳天景花园业主委员会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业主委员会。

  本报解读

  这标志着中国房地产走向市场化后,广大业主真正开始冲破传统思想,从市场角度、有组织地对物业提出管理和监督的要求。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借鉴这一模式,业委会成为物业管理法规的重要内容。(孙锦)

  47

  【入选事件】

  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正确方向带来了一个思想解放的春天。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猴年八评”和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反响。

  本报解读

  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再次视察深圳并发表重要谈话。1992年2月至3月间,深圳特区报发表“猴年八评”。随后,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率先报道了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向全国传递新一轮改革开放讯息,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张苹)

  48

  【入选事件】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为深圳经济特区发挥“试验田”、“窗口”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本报解读

  18年来,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通过法规及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335项,其中制定法规194项,成为我国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方兴业)

  49

  【入选事件】

  1992年,深圳出台最低工资标准,在中国内地率先探索最低工资制度。

  本报解读

  为规范企业的工资分配行为,捍卫劳动的尊严,深圳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除2008年因金融风暴影响、深圳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外,从1992年起,深圳每年都会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逐年上调。

  (李世卓)

  50

  【入选事件】

  1992年,《深圳市社会保险暂行规定》出台,在中国内地率先探索“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有机结合”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本报解读

  1989年1月,国家体改委确定深圳为全国社会保险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深圳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出台了《深圳市社会保险暂行规定》,在全国首创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建立了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新模式。(杨丽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