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语录“中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4日14:47  新民晚报

  昔日听闻的语录少而精,且都与圣人、尊者或大师有关,听者、观者自然只有接受的分,切不可妄语非议。而时下冒出的语录多而滥,学者、主持人乃至商贾富豪都似乎“语出惊人”,一时被奉为某某语录。不过,当代“名人”语录被网民围观后,易遭挑刺和嘲讽。因此,“语录”二字演化至今,反而贬义色彩更浓。

  如今“名人”语录中有名的“箭靶子”,首推一位电视主持人的“大嘴”语录。此君业务不熟蹦词倒挺快,常常不假思索说出颠三倒四逻辑不通的话语。苦于耳朵受虐的观众,便给他编了本“大嘴”语录,在互联网上共鸣者众,就一下子火了起来。这位被人编派语录的主持人,心理承受能力倒是出众,对那些口舌之“箭”笑纳之,把那些口误当作娱乐观众听觉神经的“调料”,主持照当口误照出,让那些原本喜欢挑刺的网民反而默认了他有些无厘头的“大嘴”语录。

  有些成为众矢之的的语录,实在有损发语者的名声。比如个别被捧为大师级的人物,觉得自个话语结构明显高人一筹,在许多方面的见解也堪称经典,便将前些年的语录装订成册出版,没想到立马招致诸多网民的恶评“围殴”。还在散发油墨香的语录书,顷刻间四处“中箭”,发语者或许认为这些都是嫉妒之箭,但如此辩解听上去是那么软弱无力。

  十多年前,社会上流行“凡人语录”,许多单位把从员工中征集的短言警句,张贴在办公场所的墙壁上,外界评论赞赏居多。而今,“名人名言”所遭受的待遇,和当时的凡人语录竟有天壤之别。这无非说明,名人也要为出名付出代价,言语中微小的差错容易被公众放大。而当今社会大众也不再“唯名是从”容易被忽悠,不管什么人物的语录都会引发他人不同的思考,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敢言的网民随时可发出“带刺”的评论,而自视甚高的语录体书籍必然要经受“箭如雨下”的考验。

  [本栏目内容上海电台在11时30分《990报刊文选》(中波990、调频93.4)播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