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缺少川人的抗战史就不是一部完整的抗战史

  本报讯 (记者 蒲兰) 八年抗战,川军足迹遍布全国战场;保家卫国,天府大地成为大后方的主要基地。昨日,成都故事邀请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学者袁庭栋老师,深度剖析了四川和川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地位,和市民们一起再次回顾了八年抗战中那些让人不能忘却的纪念。袁老师认为,缺少川人的抗战史,就不是一部完整的抗战史。川人的大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中浸透了鲜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无川不成军

  抗战军队每五人就有一川人

  中国的抗战军队中,每五人左右就有一个四川人,故当时有“无川不成军”之说。为此袁老师专门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他说根据资料统计,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其中有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高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而八年抗战中,川军足迹遍布全国战场,先后参加过几乎所有的大型会战。

  1937年抗战爆发,川人就立即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战中。根据史料记载,在1937年8月7日,川军领袖刘湘应邀去南京参加军事会议。行前在欢送会上,刘湘慷慨陈词:“四川竭力支持抗战,所在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到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内人山人海,“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将士大会”在这里举行。于是,几十万川军,身穿破旧的军衣,踏上了抗日的征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儿庄大战中,川军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当时川军122师王铭章(四川新都人)部防守滕县。战斗中,矶谷的第十师团,打了四五天才攻下滕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王铭章身中两弹,此时日军见众多的中国士兵簇拥着一人,知是中方的高级将领,便从四面八方拥来要抓活的。王铭章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头部,为国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县长周同跳下城墙自杀,其余重伤川军拉响手榴弹自尽,誓死不当俘虏!

  抗战大后方

  来自四川的巨大支援和贡献

  川人为抗战作出的贡献不仅限于正面战场,作为国家抗战的大后方,后方的川人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惨痛的牺牲。

  袁老师说,根据史料统计,直到抗战胜利,四川的征兵额达到302.5万多人;为完成抗战军用机场的修建,川人服工役的民工总数达300万以上;粮食是抗战的主要物质条件之一,而四川供给的粮食总数在8000万石以上,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此外各种捐税贡献,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为四川人民所负担。仅从这些简略的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为正面战场所作出的巨大支援和贡献了。

  1945年10月8日,抗战刚刚结束,《新华日报》即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文章说:“八年抗战之中,这个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就是四川。自武汉失守以后,四川成了正面战场的政治军事财政经济的中心,随着正面战线内移的军民同胞,大半居于斯、食于斯、吃苦于斯……”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