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漏油门”真的堵住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5日06:17  解放日报

  徐瑞哲

  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硝烟未尽”之时,本月2日在上次出事地点300多公里处又发生一起钻井爆炸事故。尽管这次幸无人员伤亡,但已造成一条一两公里长、数十米宽的油污带。这些油,连同此前100多天内不断泄出的数亿升英国石油公司的油,真是“油上浇油”。

  不论那口大油井是否真被封堵了,类似事件依然如同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这百余日间,埃及红海沿岸的著名度假城市胡尔加达附近海域也发生了原油泄漏,我国北方港口10多平方公里海面也同样遭受较重原油污染。

  “漏油门”并不是属于大洋彼岸的孤立事件,它敲响的警钟也决不仅仅在石油领域长鸣。如果人们继续沉溺于石油,沉溺于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资源开发策略,沉溺于这种很不绿色的贸易和消费行为,那么东边堵、西边漏,地球就会像一个大筛子那样,不可能有彻底堵住的那天。

  在人们或追根溯源、或兴师问罪的时候,一位读者在一份不知名的美国报纸《博福特报》上就漏油事件“认错”。这封读者来信写道,“之所以是我的错,是因为我没有领悟到当今世界明明白白的启示:或许我应该为世界的未来着想,并因此改变我现在这种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个富有公益之心的读者希望,“或许这次漏油事件会促使我远离依赖石油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愿意结束对石油上瘾 ,我们就需要做点什么:付清欠债、骑车上班、开辟花园……”他最后说:“对不起,我没有做到我应该做的。我现在就去说服妻子放弃她的多功能厢式车。”

  没有一家石油或钻探公司能像这名读者那样自我解剖,就连英美领导人也没有将“漏油门”彻查得那么深。关于封堵油井、阻断漏油、防止扩散,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公司,都可以拿出大量高精尖、高成本的技术措施来应对,比如派出海底机器人去“做手术”、开发油井和输油管的自动补救系统等,但所有这些措施恐怕都是后知后觉的。诚然,3000米以下深海蕴藏了90%的海洋石油储量,石油巨头们面对如此诱惑,正勇敢地捋起“裤脚管”,一步步向更深处试水。但恶劣多变的海洋环境、错综复杂的开发条件,以及人为失误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导致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充满风险,插足者也难免付出高昂代价。换言之,长此以往,下一个“漏油门”必将重演,只不过换一个地点罢了。

  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可能没有企业愿意放弃眼前的经济利益——似乎不把天下石油开采完结,就是一种损失、甚至一种罪过。尤在此时,决策层的眼光更需高瞻远瞩,包括石油在内的任何资源开发应有节制、应有底线,这个平衡点、这条刻度线就是:决不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而是可持续地、友好地利用自然。在这个星球上,未开垦的处女地已少之又少,政策制订者有能力控制掘进机、钻探机的势力范围,为后人多留一点洁净的花园。或许完全有必要强制实力雄厚的资源开发类企业干点新行当——按一定比例建立新能源开发部门,如每开发一个单位的不可再生资源,就向社会贡献相同单位的可再生资源,或从事相同“价值”的环保之举。

  “解铃还须系铃人”,惟有果断执行从紧的资源保藏政策、环保补偿政策,才能引导企业投入更体现社会责任感的事业,至少是“倒逼”出一种更加绿色低碳的经济行为。与此同时,出于那封读者来信中表现出的全球意识、危机意识、主动意识,鼓励更多地球公民加入“戒油瘾”的行列,转而使用和消费新型的替代性能源,现在这个庞大的漏油“黑洞”才可能被慢慢堵上,并永久封死。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