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国际化进程中展示中国气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5日07:33  深圳特区报

  深圳,是中国向世界开启的改革开放的“窗口”。30年来,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并且意气风发挺立于中国走向世界的潮头

  “深圳只是中国和西方资本打交道的一个试点地区,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正在深圳尝试着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在未来对整个中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美国《时代》周刊1981年9月7日刊登的《勇敢的尝试——中国初次与资本主义打交道》一文的“预言”。

  当年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肩负“改革试验场”和“对外开放窗口”的特殊使命,冲破旧的框框,在全国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并且意气风发挺立于中国走向世界的潮头。

  历史是一面镜子。1757年,清帝乾隆的“一口通商”,中国开始了长时间的闭关锁国。因为封闭,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及至后来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攻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辈的奋斗目标。

  “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话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昭示。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只有开放,先进的、有用的东西才能进来;只有兼容尊重不同文明,取长补短,纳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自己不断充实和强大。

  20世纪70年代末,跨国公司大规模崛起,迅速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经济关系,掀起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热潮;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向市场经济转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机制过渡。

  这一次,中国抓住了机会。

  历史选择了深圳,国家赋予其使命!

  深圳走向世界的纵向轨迹,表明了中国人打开窗口,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延揽八面来风的胸襟和气度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中国向世界敞开门户。其时,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批准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明确经济特区主要是借鉴世界上一些出口加工区的经验;1987年,深圳市委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外向型经济是特区的中心任务;从1990年以来的历届党代会,都瞄准着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定位。这一系列时间点,标示出深圳走向世界的纵向轨迹,表明了中国人打开窗口,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延揽八面来风的胸襟和气度。

  闯世界,就要具备国际资本为我所用,抓住机遇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果敢和睿智。深圳率先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吸引国际资本的“强磁场”。截至2010年6月底,深圳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5亿美元,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已有160多家在深圳落户;2009年深圳市外贸出口总额近162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5%,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外贸出口17连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特区经济发展,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深圳已建成外向依存度较高的经济体系,具备了较强的吸引国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目光;深圳与多个国际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这些城市间信息畅通,人员往来,在学习、碰撞、融汇、贯通中,越来越多的深圳元素散发着开放带来的国际化气息。

  深圳特区是中国向世界开启的“窗口”。这是一扇启动变革之窗,特区是引进外资的前沿,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这是一扇吸纳先进生产力要素之窗,资金、设备,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引进来了,也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话语和新的思维方式,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诸多新观念、新事物、新趋势,在深圳滥觞。这扇“窗口”,让中国人感受着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扑面而来的新鲜气息;这股气息,推动着中国人精神世界和价值观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发散成一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成就了今日的深圳,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使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脉动紧紧相连。

  30年来,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深圳是引领者,是排头兵。自觉、自主、自信地融入世界发展潮流,按照国际规则“打篮球”,是深圳成功“走出去”的重要经验

  1986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在被问及深圳改革改什么时,答道:“深圳改革开放的目标是把深圳弄成按国际规则打篮球的地方。”特区,就得按国际规则“打篮球”,学习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探路,披荆斩棘,以启山林。

  《世界是平的》一书,开篇即展示了新世纪的风景:鼠标轻点,不管身在何处,都能轻易调动世界的产业链条。进入21世纪,在越来越“平”的世界,资本、技术和信息在自由流动基础上超越国界而结合,创造了一个地球村。加入地球村,就意味着从市场规则、宏观经济管理方式、运行方式,到微观的企业制度,都必须与国际接轨。

  2001年底,中国终于敲开WTO的大门。这个跨越,是开放度量上的提高,更是质的深化,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从政府政策主导型,转向国际规则约束型的新阶段。

  “现在国际垄断资本控制着全世界的经济,市场被他们占了,要奋斗出来很不容易”。1987年,邓小平同志的这番话,准确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走向世界的艰辛和难度。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面对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

  怀揣远大目标的深圳,开始了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性转变。

  闯世界,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迈出国门,展示气魄,拿出本领,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在世界市场中实现合作双赢。深圳率先“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闯出一条积极与国际规则接轨、创新开放方式的路子。

  “走出去”,深圳力争快人一步。在30年的快速发展中,特区的经济活动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经济运行方式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深圳更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更适应和掌握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特区站在规则的前沿,先发优势明显。

  “走出去”,深圳力争技高一筹。深圳努力营造按国际惯例办事的高效“竞技场”,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不断优化市场秩序和投资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扶持航母型企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创新开放过程中的规则制定方式,将成功的改革开放经验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走出去”,深圳企业投资正“布点”全球。截至2010年5月,深圳累计核准设立的境外企业(机构)已经达到612家,遍布全球五大洲104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实际直接投资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经济特区展示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创造”、“中国资金”和“中国团队”。

  30年来,深圳走出了一条办好经济特区和建设国际化城市交相辉映的开放之路,在顽强奋进的壮阔历程中,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特区的发展,是利用国际资源,学习国际经验,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历程,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历程,是一部特区向世人展示中国企业闯荡天下的史诗,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果敢地“杀出了一条血路”,并且坚定地要“走出一条新路”。

  在上海世博会深圳案例馆内,一副由999块小油画拼成的“大芬丽莎”,向世界展示着隽永深长的微笑。这是一束来自国际艺术圣殿的精品和“深圳创意”碰擦出的耀眼火花,是深圳坚持国际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相互融合的生动缩影。

  深圳是中国的深圳,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深圳特区的诞生,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的产物,深圳特区的发展,就是如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竞争力的探索。30年来,深圳发展速度骄人,发展质量优异,城市综合竞争力连续4年位列中国内地城市首位,深圳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

  特区,孕育着现代城市文明的新模式。多元和谐的移民文化,求新求变的创新文化,海纳百川的开放文化,追求时尚的现代文化,构成了深圳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态。深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集中体现时代风貌的“深圳精神”,不断丰富和升华着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时代内涵;深圳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形成一系列文化品牌,成为国内文化精品生产的重镇。作为一种新型先进城市文明,深圳向世人展示着她的蓬勃活力和生机。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讲:“中国不能没有深圳,她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深圳的试验取得成功,就说明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走得通。”诚哉斯言!30年来,深圳成为中国向世界树立的一个窗口、一面旗帜、一个样板。深圳悄悄地改变着国人对世界的认识,也改变着世界对经济特区、对中国的看法。

  中国正在大步走向世界,深圳清醒认识所处的“国际坐标”,用国际视野审视自己,用国际先进标准比照自己,目标定位于敢于向国际先进城市叫板

  “我相信,那时候,深圳不仅仅是中国的深圳,而是世界的深圳。”今年8月初,全国城市党报深圳采风活动中,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何建新展望未来30年后的深圳,豪情干云。

  向国际先进城市叫板,成为“世界的深圳”,这是特区走向世界的新追求、新目标。

  经济全球化将是长时间持续的滔滔世界潮流。全球化的影响已超出经济领域,越来越多的世界性议题,在环保、气候、卫生等领域和层面,需要在全球范围进行更深入的协调和更严格的履行;新阶段,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应对全球化、参与全球化,需要一些地区、一些城市勇当先锋。

  深圳,无疑应秉持“舍我其谁“的勇气。

  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中国的对外开放正进入新的境地。作为特区,作为我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的前沿,深圳有条件,也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先行者的责任。这种选择,符合深圳自身发展趋势,将推动深圳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也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5月底,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中共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奋斗目标。继续焕发激情和锐气,再干30年,特区必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活跃的角色。

  对外开放的内涵变化,为深圳更深入的改革攻坚提供了外部“选择压”。在扩大开放中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深圳当先行一步,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发挥市场机制、社会资本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在扩大投融资渠道、完善社会事业的组织方式和进行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加快探索,增强社会事业发展的活力。制度创新是深圳发展的核心动力。从单兵突进式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从“零件制造”到“总体组装”,制度创新涵盖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社会体制等各个领域。深圳要以提升城市发展的制度竞争力为目标,大胆学习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有利于自身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文明成果,因地制宜,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

  追赶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浪潮,特区要率先、争先、当先。后金融危机时代,节能、低碳的绿色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融合化与生态化,成为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必将改变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和格局。我们要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努力打造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带动整体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建设“智慧深圳”、“低碳城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互联网、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链与世界产业链的融合,使深圳发展成为更为开放、更富活力的高技术、高增值经济体。

  “全世界没有延续五千年的产品,但是却有延续五千年的文化。”当今时代,以文化为重要内核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城市间竞争的重要因素。世所公认的国际化城市,无一不是文化高地。

  深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独特剖面。创先、创新、创意和创造,构成了深圳文化刚健雄奇的先锋特质。特殊的文化使命,决定了深圳文化发展要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砥砺自身,以建设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文化为目标,融汇一种新意迭出的文化,大尺度的文明。深圳应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继续致力于构筑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弘扬移民文化和移民精神,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融汇创新,使深圳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成为多元文化交流汇聚、多元文明和谐共生,具有强大吸引力感召力的东方魅力都会,让深圳精神与文化所彰显的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30年高歌猛进,雄健壮美。生机勃勃、开拓奋进,这是特区的品格;以澎湃的创新激情始终冲在前面,这是在深圳血脉中奔涌的滚烫使命感。三十而立的深圳,将以更加宽广的胸襟,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激越的豪情,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矫健的步伐,昂首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伟大祖国添彩!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