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方舟子打假遇袭的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5日14: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王国华

  8月29日下午方舟子打假遇袭一案,至今未破。方舟子打假在当下的现实环境里,已经成了一个公众话题,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也有个别人认为他是自我炒作者,有人喜欢他,把他当偶像,也有人憎恨他,甚至动用了暴力。毫无疑问,损人利己的造假必须制止;毫无疑问,赤裸裸的暴力已经突破了一个正常社会的底线,不可容忍。但是,在各个领域造假肆虐横行屡打不止的时代,到底应该如何打假?我们不妨听听另一种声音。

  方舟子被打了。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报复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得罪过太多人。为什么得罪人呢,因为他打假。

  打假就该挨打吗?当然不应该。打假是好事,是为民除害,是洗涤人类的生活环境。采取暴力方式反扑,已经触及社会生活的底线,必须予以谴责和惩罚。方舟子打假十余年,可以说硕果累累,多少像唐骏之类的知名人士被他揭穿了画皮,露出本来面目。想象一下,若没有方舟子,泛滥于社会各界的造假风、吹牛风会恶劣到什么程度。方舟子和他的追随者们当然不能根除这些东西,但有些人会因为方舟子们的存在而有所顾忌,有所收敛,这就是方舟子的贡献。

  不过,在谴责暴力之余,我们也要反思一下打假本身。

  有力量,更要有技巧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方舟子曾慷慨激昂地说:“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这可以看作是一个被激怒的普通人的宣示,也可以看作一个英雄的勇往直前,但方舟子的偏执的确存在。

  在方舟子的最重要阵地———新语丝网站上,有一份他亲手炮制的《中国不良记者名单》,他认为这些记者“一部分是枪手,‘妄图造谣加害’,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浏览一下这份名单,会发现很多南方报系中人,其中鄢烈山、徐列等人赫然在列。我读过鄢烈山写的《警惕方舟子,理解方舟子》,只是一篇中肯的评论而已。连这样的文字都被方舟子视为造谣,甚至将作者称为“不良记者”,令人匪夷所思。而在方舟子被打事件发生后,鄢烈山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博客里转贴了《南方日报》的评论:《声援方舟子便是声援我们自己》。央视主持人柴静在博文中也曾说:“我和方舟子曾经因为干细胞研究一事,有过争论。之前我们有过多次节目的合作,不影响他很激烈地批评我。”

  在方舟子的被打对象中,有些并不都是像唐骏之类的明显造假,甚至还存在很大争议,方舟子便言之凿凿地将对方视为造假者与伪科学了。在打假技术上,方舟子惟“科学”的马首是瞻。科学当然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但有时候,还处在发展中的“科学”真的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方舟子激烈地反对中医和全息生物学,他说“全息生物学在生物学界被公认为伪科学”,我对这些专业范畴的东西不是很了解,但直觉告诉我,此话说得太绝对了吧?谁能代表生物学界?如果我说“文学界公认古体诗不算文学作品”,是不是要挨炮轰?

  有力量,却有时候却缺乏技巧。这既是方舟的偏执,又是他的软肋。

  从“打假”到“纠假”

  中国人重视情理。道理之外,还讲情感。而方舟子根本不讲情面。他仿佛一个拔剑四顾的英雄,唯我独尊,四面树敌,八面威风。管你什么合作者还是多大的腕儿,只要在语言或者行为上稍微触犯了我,立刻翻脸。

  我倒以为方舟子的处境是被逼出来的。他有点像当年的包公,只能六亲不认,壮怀激烈。只要有一点点退让,或许马上就会前功尽弃,全面溃败。尤其是,若时时处于拳头、铁锤的威胁之下,你是满面含笑地把被打掉的牙咽到肚子里,还是横眉冷对,以牙还牙?在中国打假,如果不偏执,如何生存下去?

  但是,难道只有以偏执对抗偏执,才能把打假事业进行下去?先不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一直以偏对偏,不是以人格对人格,以是非对是非,到了最后,往往就演变为以力量对抗力量,以恶对恶。直至从语言、文字的泥巴战上升为肢体暴力。

  到最后,遭受伤害最大的其实还是打假事业。当人们质疑打假的质量、公正性和真实性时,打假事业也就像澡盆里的孩子,连同脏水一起被泼掉了。

  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打假”两个字,是否可以改成“纠假”,由“打击”到“纠正”,这不仅仅是一个字眼的变化,更是方式上的变化。彼此是纠正与被纠正的关系,并非要打倒谁,并非你死我活的战斗。

  纠假的内涵,起码应该包括如下几条:1、提出证据要更谨慎些,慎下结论;2、不扣帽子。尤其应该杜绝“流氓、打手、骗子”之类情绪化的字眼;3、给被揭露者以充分的、对等的解释、辩论空间,尊重其人格;4、不猜测被揭露者的动机,不把他们当作假想敌。

  这不是自我束缚,更非乡愿,而是自我约束。方舟子认为“真相不能附加任何前提,不能强制要求真相长着一张慈眉善目的脸”,但真相也不能长着一张凶神恶煞的脸,起码,可以让它面无表情。

  打假的中国生存之道

  以上说法,绝不是只给好人立规矩,放纵坏人。但打假事业要提成形象,要扩大格局,再上层楼,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方舟子被打事件发生后,部分舆论暴露出幸灾乐祸的情绪,这很不正常。本次事件的是是非非很明显,为什么还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认为幸灾乐祸者全部是被揭发者及其拥趸,一定有一部分人是不满于方舟子的人格。方舟子是职业打假者,不承担道德楷模义务,如同郭德纲,在某一专业上突出,就已经足够。但现实是,作为公众人物,他们已经踏上一条不归路。他们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负责,就不得不从某种程度地牺牲自己的性格,认同规则,以自身形象来提高“打假”两字的含金量。

  这,这既是适应国情的当下必然,也是未来社会的大势所趋。且不谈宽容与爱,起码应该多讲理性与谨慎吧?或曰:刻意造假的人讲理性了吗?答案很简单:狗可以咬人,人不可以咬狗,但可以通过人的规则来惩罚咬人的狗。

  因此,发生在方舟子身上的暴力事件,不应仅仅是暴力的高潮,也应该成为理性打假的开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