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著名经济学家王东京羊城论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5日14: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8月22日上午,广东省委党校文体中心二楼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广东省委党校、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各地市党校、广东省和广州市党政机关的各界人士济济一堂,一起聆听著名经济学家王东京教授的精彩讲座。

  王东京教授是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并担任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班主讲教员。此次,作为南国书香节系列活动之一,王教授携新书《与中国官员谈经济学》来到广州,与大家畅谈如何“学习运用经济学与驾驭市场经济”。

  讲座结束后,现场嘉宾还就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如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加息、房价走势等进行了互动。整个活动气氛非常热烈,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王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通俗幽默的风格、信手拈来的各类实例,使广大听众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均感觉受益匪浅。

  王东京教授精彩观点摘编

  1 经济学其实就只有9句话

  真正的经济学,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懂。但是,后来,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似乎越来越数学化、复杂化,让人看不懂。

  在我看来,貌似高深的经济学其实只有9句话,即三个假定(经济人假定、资源稀缺假定、保护私有产权假定),三个原理(利益最大化原理、供求原理、等价交换原理),三种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帕累托标准)。把这9句话理解透了,就可以分析、解决任何经济学的问题,万变不离其宗。

  2 近期房价不会大跌

  有人问:我什么时候入市买房好?

  王教授答:我认为,中国的房价,近期是不会大跌的,但长期有可能跌。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影响房价的三个火枪手,即银行、开发商、地方政府,他们都不希望房价下跌。银行、开发商自然不愿意房价大跌。地方政府为什么不希望房价跌呢?因为房价带动地价,房价要是降下来,土地就不值钱,地方的财政就会出问题。另外,买了房子的人也不希望房价下跌。因此,个人判断:近期房价不会大跌。

  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房价还是取决于供求。目前积压的都是高档房,大概有27%~30%的积压,但是中低端的房子仍然是供不应求的。中低档房子的供不应求带动了房价的上涨,然后又推动了高档房的上涨。现在有很多人在投资房产,一个人买两三套房投资,期待房子升值。不过,从长远来看,需求结构是在不断调整的。现在逐渐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退休的老人还会要大房子吗?20年后,房子还会这么值钱吗?不一定。现在人们对房价的上涨是一种收益预期,但是收益预期是有风险的。20年以后,人们的观念还会是这样吗?很难说。所以,我不敢说什么时候买房子更好,我负不起这个责任。

  3 年底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有人问:您对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对利息率、加息问题有什么看法?

  王教授答:关于加息的问题,最近一直在讨论。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对稳定,加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管理。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管理,就是关于要不要加息的问题。个人认为,今年年底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今年上半年,政府提出的目标就是CPI的增长在3%以下,超过3%就得加息。事实上,上半年只有2.6%~2.7%。7月份是3.3%,预计下半年会回到3%以内。只要CPI不连续3个月超过3%,就没必要加息。最近,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下滑的趋势,因此,个人认为,到年底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与中国官员谈经济学》精彩书摘

  阿罗悖论

  ———民主也有失效的时候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认为,一致同意规则是公共选择的最高准则。“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不会同意那些预期会给他带来损害的事情”,因此,一个人一旦同意了某一选择,他一定认为这是对他有利的,至少不会受损。市场机制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在市场中达成的任何一笔交易,都是以交易双方一致同意为基础的,哪怕有一方不同意,交易都无法达成。这一原则对公共选择来说也是适用的,只要某一集体决策获得了一致同意,那就表明,它肯定没有使任何一个参与者受损,却至少对其中的一个人有利。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一种帕累托效率的改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致性是件好事,但却太昂贵了”。各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差别不可避免,而每项议案的通过,却都要征得所有人的同意,这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说服每一个人,直至最后一个怀疑者。更糟糕的是,一旦这个最后的怀疑者认识到他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他就有可能以投否决票相要挟,去敲诈那些支持议案的人。通常的情况则是,在马拉松式的讨价还价中,达不成任何协议。

  既然一致同意规则代价高昂,人们就转而求其次,降低同意的“百分比”,将一致同意的100%,降为80%、70%,或者是51%,这样就产生了多数同意规则。相对于一致同意来讲,多数同意规则无疑是降低了决策的成本,但由于每项决策都可能在有人反对的情况下通过,这就使公共选择带有了强制的色彩。尽管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你不赞成军备扩张,但却必须跟那些鹰派人物一样,为扩张军备而纳税,为别人的选择支付成本。对此,人们通常的看法是,少数服从多数是一种“民主”的公共选择过程,它虽然使少部分人受损,但同时却让大部分人获益。因此,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这个决策还不失为一个“好”的决策。然而,“民主”真的万无一失吗?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有三家企业属于同一主管部门,上级决定将它们合并为一个大公司,公司的总经理从三家企业的现任厂长中产生,他们是牛厂长、杨厂长和马厂长。可供选择的方案有:职工普选(A)、主管部门任命(B)、按企业的资金实力来确定权利的分配(C),三位厂长将采用投票的方式,决定最终采用哪种方案。在这三个企业中,牛厂长的企业职工人数最多,资金实力最弱,牛厂长本人与上级的关系还行。因此,牛厂长希望职工普选,最反对按资金实力来分配权利。杨厂长的企业职工人数最少,资金实力居中,但杨厂长跟上级主管领导是“铁哥们”,因此他最支持上级任命,反对职工普选。马厂长的企业资金实力最为雄厚,但马厂长跟上级领导积怨很深,因此,他最支持按资金实力来分配权利,反对上级任命。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3个投票者中,总有两个人认为,方案A优于方案B,方案B优于方案C,方案C又优于方案A,支持每个方案的大多数总是循环出现的,这便是“循环投票之谜”。在循环投票的情况下,哪一个方案最终获得了通过,不是依据是否符合多数人的意愿,而是依据投票的程序。比如说,先就A和B进行表决,牛厂长和马厂长将更偏爱A,于是A方案当选,再就A和C进行表决,马厂长和杨厂长无疑更倾向C,于是C方案就最终获得通过。但如果从对A和C表决开始,最后获胜的就不是C,而是B。若从B和C的比较开始,最终当选的方案又变成了A。这样一来,如果哪个人能够影响投票的次序,他就可以决定表决的结果,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就失效了。

  循环投票现象最早是由法国人孔多塞特发现的,后来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他发现,如果两个以上的投票者,就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表决,循环投票就总有可能出现,出现的概率随着投票人数和供选方案的增多而增大。在此基础上,阿罗经过严格的数学证明,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任何一种多数同意规则,都不可能万无一失地保证投票的结果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又称阿罗悖论。

  阿罗悖论使我们对公共选择和民主制度有了新的认识,正如市场存在着失灵一样,民主也有它失效的时候。尽管失效的概率可能很小,但这并不意味着阿罗的警告无足轻重。飞机失事只有不足万分之一的可能,但它一旦掉下来,对乘客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