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字路口的红马甲“哨兵”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02:30  兰州晨报

  

十字路口的红马甲“哨兵”
值守岗位

  曾经,他们都是工厂的一线工人,如今,他们坦然接受了这份再就业的工作,成了文明交通劝导员。

  他们站立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摇旗、吹哨,劝导着过往马路的行人,他们的路并不平坦,但面对生活,他们仍乐观地挥动着手中的旗子——

  “临时交警”

  下午4时,张彩琴套上背后写着“兰州文明交通劝导员”的红马甲,将印有“关爱生命 安全出行”字样的小黄旗展开拿在右手。下午的太阳已经不那么炙人了,她站在遮阳伞下,两个小时的上岗执勤就这样开始了。

  红灯亮了,一对年轻情侣想冲过斑马线,张彩琴赶忙吹响哨子,几声尖厉急促的哨音没有拦住两个年轻人,张彩琴喊了起来。

  “哎,红灯!停下!待会再走!”

  这对年轻人回过头,有点不好意思,又退了回来。

  “行人经常这样,这两个年轻人好歹还退了回来,好些人管都不管就过去了。”张彩琴无奈地对记者说。“我当交通劝导员快3年了,原来的厂子效益不好,我下岗了,2006年底,政府推出了这个针对我们下岗职工的公益岗位,通过了试用期后,我就留下来了。”

  张彩琴的值勤点在东方红广场东口。她的身后停着一排排汽车,面前那条路正在维修,此处车流量很大,加之从商场走出的人流密集,劝导起来很费劲。

  一辆出租车停在人行道,等待走过来要坐车的乘客;同时,一辆停靠的小车向后倒车,逼得人群到处退让。张彩琴急忙跑到小车旁边指挥:“倒!再倒!”“稍微一点!好!”小车尾部基本挨上了她那顶遮阳伞的伞柄,掉好头开走了。

  交通劝导员成了临时的交警,不仅劝导行人,还要指挥车辆。

  “你看,这里不仅人流量大,车还多,我得人车兼顾呢。”

  正和记者交谈着,一个和她同样装束的人从远处走过来了,张彩琴低声说:“不说了,我们队长来了,我们上岗期间禁止聊天、打电话,这周一开会重申了这条纪律的。”

  过了几分钟,那边的同事喊她过去,其他方向的劝导员也赶了过去,他们到那边帮交警将一辆三马子抬上了货车。

  突然刮起的大风,吹散了片片白云,也催快了行人的脚步。瞬间,空气中扬起了沙尘,远处,一幢幢楼房已弥漫在沙尘之中。

  风掀动着她的衣襟,沙尘扑入眼底,张彩琴眯起了眼睛,将帽檐往下压了压,手里拿着小黄旗劝导过马路的行人。

  正如她告诉记者的,站在那,看着不用出大力气,觉得挺悠闲的,其实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紧张的两个小时下来,腿脚都有些麻木了。六点换岗后,她还要急匆匆赶回家做饭,辅导上小学的儿子做功课……

  与马路结缘

  早上第一班交通劝导结束,已是9点半了。文水生将布兜塞进自行车的篮子,卷起旗子也放到里面,拿起自带的水杯喝了两口水,推着自行车过马路回家。

  “骑上车子,十分钟就到家了,不用坐公交车,挺近的。”文水生憨厚地笑着说。

  记者同文水生一起来到他的家中。他家住在一楼,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文水生客气地将记者让进屋子,拿出纸杯,小心翼翼地用勺子放上茶叶。

  拿着茶叶盒子,文水生对记者说,“看,这是去年发的茶叶,还是铁观音,今年发的是菊花茶,我就喜欢花茶。”又找出一袋冰糖,一袋桂圆,文水生非得加几块冰糖、两个桂圆放在记者的纸杯里,说这都是夏天发的消暑用品。

  “我们一天三班倒,每人分上下午两次上岗,上午两个半小时,下午两个小时。像今天我第一班,就是早7点到9点半,午后最后一班晚8点结束。一周上五天,休息两天,每个岗有4个人,每天有一个人是轮空的。”这些数字文水生一口气说了出来,熟悉的工作情况,显然已深深地印在他的脑子里了。

  说着,他在身上摸索,嘀咕着:“烟上哪去了!”在屋子转了两圈,拿着烟走到记者跟前,记者表示不抽,他幽默地说,“呵呵,你不抽,我抽啊!”

  文水生今年45岁,经历很丰富,在部队当过文书,当过工人,跑过运输,干过保安,如今又是马路上的交通劝导员。

  文水生说,他在武警部队呆了几年,当文书,对文字很感兴趣,曾经也想做记者,但这个愿望没有实现。退伍后,1991年被分配到兰州量具刃具厂当了车工,一直干到1998年下岗,那时日子虽一般,但挺开心的。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我们每月13日发工资,每个月都期待着这一天。”对过往的回忆,让他的面部表情鲜活起来,一些情景好像把他带回到了十几年前。

  “1998年下岗,这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但就是那一年我还办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结婚和考驾照。”说着,他拿出驾照给记者看,“之后这么些年,先是跑大车,从白银拉西瓜、拉煤,后来又做保安,也在装修工地上打过零工,什么都干过,但没什么名堂。1999年儿子出生,后来老父亲得了脑血栓,没事做,呆在家里时就是照顾老人、照看孩子。”

  说话间,文水生若有所思,“人有时就得看机遇,曾经有记者、110民警、居委会相关工作等机会摆在面前,我也努力过,但都擦肩而过了。”2006年底,他将党员关系从厂里转到街道办事处时,得到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聘用文明交通劝导员的通知。

  当时,随着兰州市机动车辆的增多,交警支队出现了警力不足和人员老化的问题,为了改善交通环境、促进城市文明交通,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从2006年12月开始,在下岗职工中聘用了500名文明交通劝导员,来弥补警力不足的问题,也为下岗职工创造了一个再就业的机会。

  “那时说是公益性岗位,一月500元,面对这个机会,我不知道要不要去,犹豫了好几天。”文水生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我媳妇在商场上班,工资也一般,我向她征求意见,她说随我。自己想,虽然有父亲留下的房子,可是娃娃一天天长大了,一个大男人不能老蹲在家里吧,和社会接触的少,以后咋办呢。”

  基于此,文水生选择了交通劝导员这个职业,2007年1月1日正式上岗了。

  “试用3个月后,我成了一名正式的交通劝导员。开始,交警就对我们进行了培训,训练三大步伐和指挥交通的各种手势,要求的工作职责是协助执勤民警管理行人和非机动车。当时在东方红广场、双城门等40处设置了行人管理示范岗,城关区有100多人,我们就加入了疏导指挥交通,维护交通秩序,劝阻、纠正行人闯红灯、骑车带人、机动车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行列,其实,我们主要还是对过往马路的行人进行劝导。”

  文水生对记者解释说,人们可能都意识不到,斑马线是最危险的地方,就在红绿灯变化之间,车想加速冲过去,行人也想赶过去,而且,孩子们经常会在人行道打闹玩耍,非常危险。

  在交通劝导员的经历中,文水生感受深切。交通劝导员的日常工作制度定得很严,每天考勤有专人计分,一分一元,迟到一次扣5分,也就是5元没了,病假一次扣5分,事假一次扣10分,脱岗一次扣50分,家里有丧事给假一周,工作时不能靠、不能坐、不能吃东西,必须着装整齐。

  “不过,具体执行时也考虑很多客观因素,还是挺人性化的。”文水生挺知足地说。

  劝导员的尴尬

  谈到交通劝导员的具体工作,文水生也表示出了自己的无奈:“我们这些人大都是下岗失业人员,年龄都四五十岁了,我们仅仅是劝导,没有执法权,有时确实处于两难境地。”

  “就拿扶老人过马路这事来说,你要是看着老人颤巍巍地过马路而坐视不管,路人就会指责说,劝什么劝,站在那啥都不干。有一次,一名劝导员扶着一位老人过马路,领导却不认可,他说,我们是做交通劝导的,要是整天想着怎么帮助人,还干不干工作了!你说我们怎么办吧!”

  “我们一天面对着那么多车,本来就有危险,弄不好就被蹭着了,我值勤的一个点两侧都走车,汽车尾气排放又很严重,成了双重威胁。还有,一些人喝醉了,红灯你不让走,他非得走,弄不好就会吵起来。”

  关于两难和尴尬,劝导员史诚的体会更加深刻。史诚今年53岁,也是于2007年开始干交通劝导员这份工作的。

  史诚告诉记者,有一次,人行道上红灯亮了,一个女行人没有停下来,他就吹了哨子,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却对他破口大骂,嫌他吹了哨子。

  “当时,他由北往南过马路,把我骂个不停,通过马路后向东走了20多米,他转回来又骂,我感觉那个人有点不正常,忍着没理他,就当什么也没听见。其实,骂我的也不是他一个。”史诚一脸的平静,言语之中带着几分调侃的意味,这样的琐事好像在他心里没有留下多少痕迹,事实上,他已经习惯了。

  “你可能不知道,好多次红灯亮了还有人往过冲,我拦不住,有人提示我罚钱,有人看着我就是笑,很有嘲讽的意味。我没办法,也说过‘人家活得不耐烦了’之类比较伤人的话。”他还说,就在他们值勤这地方,一次因为行人闯红灯遭劝导时,竟和劝导员打了起来,后来那个劝导员受到了严肃处理。

  面对这些委屈,劝导员必须毫无保留地承受。而身着红色马甲的兰州文明交通劝导员,每月只有620元的工资,养老、医疗等保险都没有得到解决。

  史诚说,这个工资确实低,但他50岁都过了,所掌握的劳动技能当今已经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

  “幸亏有我妈的退休工资,家里还可以维持下去,儿子今年二十六了,现在在数码广场卖电脑,以后他成家,房子都是问题呀!”提起这些,史诚的面容黯淡下来,“至于以后要不要继续干下去,我也不知道,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出于类似的原因和处境,文水生也一直坚持着。

  文水生说,他1998年下岗后,从厂里买断了工龄,加上当兵的时间共12年工龄,拿了1万多元,后来又给他买了2年的失业保险,这样就和厂里彻底断绝关系了。

  “劝导员的工作很平淡,甚至说很枯燥,一天上班,就这样上下午加起来4小时30分钟,完了就回家了,就是想干点别的也抽不出时间。但是能早点回家,做饭,照顾81岁的老妈,有时接儿子。”谈起儿子,文水生很高兴,“上六年级了,还好,他学习很自觉,不太让人操心。”

  文水生最后说,现在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还是先干着这个工作吧。\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文/图 本报记者 郭朝飞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