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报征市民重走建设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04:04  华龙网-重庆晨报

  ■数十年前,他们曾在两江新区地域范围内挥洒汗水,留下不少感动记忆

  ■在本报组织下,8位老人在两江新区管委会参加座谈会,忆过去谈未来

  水土建筑社老前辈与北城致远党委副书记合影。水土建筑社是这家已有58年发展史的公司前身。

  本报记者 杨新宇 摄

  本报讯 几十年前,在现在的两江新区范围内也许还是一片农田;但现在,高楼林立,交通发达。随着两江新区的成立,这里还将发生更加惊天动地的变化。

  作为数十年前在这片热土上率先洒下汗水的建设者,9月3日,8位老人在两江新区管委会碰面,述说当年的点点滴滴,一时感慨万千。

  8位老人相聚回忆过去

  由两江新区管委会和本报联合发起的寻找两江新区地域范围内最早建设者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两周以来,100多位市民打进本报966966热线电话,提供线索。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本报一共找到了8位建筑老人。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们依然耳聪目明,身板硬朗。9月3日,这8位老人在两江新区管委会举行了座谈会。没想到,这次找到的8位老人,有5位曾经在一起工作过,还来自同一个单位———曾经的江北县水土建筑社。40年前,他们就是木工、石工,当年修建的建筑,有一些现在依然存在。他们在两江新区这片热土留下了不少感动记忆。

  “好多年未见了。”这几位老人在两江新区管委会一碰面,几双手就握到了一起,感慨万千。李月桥老人,主城区第一座跨江大桥的建设者,看到这么多曾经一起为重庆建设洒下汗水的老哥们,十分激动。

  “过去,我们在这片土地上一起流过汗,现在两江新区成立了,得看他们的了。”李月桥随即引用了一句诗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李月桥所说的他们,指的是现在为两江新区发展工作的所有人。

  希望为两江新区支招

  这些老人的相聚,也感动了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毅。“寻找了这么久,找到了当年的建设者们。”王毅说,正因为过去有了他们的铺路搭桥,才有了现在两江新区的雏形,现在两江新区起航,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

  “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在这片土地上所作出的贡献。”王毅说,两江新区的建设,将继续发扬老人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他们的传统,“绝不辜负两江新区400万市民的厚望。”

  同时,王毅希望,老人们能够继续发挥余热,为两江新区的发展“支招”。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还有一家从事建筑和开发的企业———北城致远集团闻讯前来。该公司的前身正是田贻茂、殷树清、罗声河等老人曾经工作过的水土建筑社。听到这些建筑行业的老前辈们细数历史,该公司党委副书记胡世忠深受感动与鼓舞,他告诉记者,该公司得知此事后,已有对这些“同宗同脉”老前辈们作出丰厚回馈的打算,以感谢他们对这座城市发展的奉献。

  征集市民重走建设路

  听了这些老前辈们讲述的故事,为了见证老人们过去奋斗的历程,弘扬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从本周开始,我们将陪同老人们重走建设路。本次重走建设路,目前的初步打算是分两条线,分别在两个周末举行。

  本周六(11日)的路线是从两江新区管委会办公楼出发,到金开大道、同茂大道工地、悦来会展中心、水土蔡家,最后到北城国际中心。

  下周六(18日)出发的路线是从两江新区管委会办公楼出发,经金开大道、保税港区、渝北区政府、北滨路、江北嘴,最后到北城国际中心。

  同时,我们也欢迎市民报名,随同这些老人一同见证过去,对比今昔。有愿意参加的市民,即日起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6966报名。

  “只要有点光,

  我们都要发出来”

  本报讯 陈道义今年61岁,按理说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但老人却说“不”。老人说,自己主要做土石方。1997年,原来的金山大道开始动工修建,他就在为这条道路铺设路基,“现在这条路已经改建了,但现在道路下面的路基,有部分还是沿用以前的。”

  陈道义回忆,过去,从两路到江北再到南岸,没有现在的机场路,至少要1个小时。但现在,从两路到江北,最多20分钟。“看到家乡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每天心情都很不错。”老人说,“两江新区的建设才刚开始,只要有点光,我们都要发出来。”

  陈道义说,自己愿意为两江新区的建设再干上10年。老人的一席话,赢得了在场的所有人的掌声。这句话,也说出了在座所有老人的心声。

  相关新闻》》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