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棚户区改造看枣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05:16  大众网-大众日报

  ■编者按:

  截至今年初,我省尚存棚户区面积约1300万平方米,其中,枣庄市就有545万平方米,占43% ;全省尚有近 18.7万户城市居民及老厂矿职工仍“蜗居”在棚户区,枣庄就有 7.5万户。国家要求从今年起,用5年时间在全国“消灭”棚户区。我省则提出提前 2年,即3 年内全部予以根除。因此,全面展开的枣庄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成为全省瞩目的焦点……

  □ 本报记者 陈中华张环泽岳增群

  “历史”欠账该还了

  在原枣庄矿务局田屯煤矿旧址的一处低矮陋房前,记者见到了 75岁的王祥林。王祥林曾是一名井下搬运工人,自妻子农转非后一直住在这里。记者问这些年他的居住有何变化,他激动地说:“ 受惠了!”他解释,一年前政府办了件大好事,将与他家紧邻的公共旱厕变成了水冲厕,闻了几十年的大粪臭味没了。

  听了这话,记者却激动不起来。

  7月至8 月,记者在枣庄采访,对棚户区居民生活现状有了切身感受: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建于1920年的平房依然住人;一家4口挤在不到10平方米的陋室;“集体宿舍”单间挤住着一家人。记者还在多处棚户区听说了“对腚房”——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平房,由屋顶处竖下一道墙,分为朝阳和背阴两间,两家人“对腚”居住。

  枣庄,1873年,就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民族煤炭开采企业中兴公司。新中国建立后几十年,都是全国煤炭产量最大的城市之一;所产煤也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品种,名称“肥煤”,为冶炼最佳燃料。

  这座城市完全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各类人口也因煤而聚集。但计划经济年代“重生产、轻生活”,职工生活特别是居住条件一直没有大的改善。据统计,目前,枣庄全市尚有 3000平方米以上棚户区 140个,7.5万户、25万人住在这些吃水难、排污难、取暖难、入厕难、消防难、缺少燃气的简易房和危房里。

  前不久,一位省领导专程到枣庄现场考察棚改,深有感触地说,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厂矿老职工及市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质量,是政府和每个企业的责任!

  资金大碍也是“大考”

  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枣庄市而言,资金是棚改的最大障碍。不计滕州市,各区棚改资金缺口总数即达90亿元。

  但这也恰恰检验了枣庄人的创新能力。

  枣庄市采取了财政补助、政策扶持、银行贷款、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到8月下旬,已融资55亿元。市住建局负责人乐观地告诉记者,融资是一个动态行为,随着棚改的推进,将不断有新资金加盟。

  市政府设立了棚改专项奖补资金;区(市)成立了棚改公司,作为融资主体;政府组织招商团,多次分赴苏沪浙,寻找民间资本及地产商,参与枣庄市棚改建设。

  另外一种新模式,即滕州创新试行的“拆迁投资人”,更令人生出茅塞顿开之感。

  按规定,棚改须先将棚户区拆迁后净地出让。按枣庄的财力状况,如此大面积棚改,政府很难垫付先期的拆迁费。

  拆迁投资人办法规定,先由开发商投资拆迁,形成净地后,拆迁商和其他开发商均可竞地。若拆迁商竞得下一步建设权,顺其自然由其建设;若拆迁商未竞上标,

  则由政府依银行同期贷款利息加本金一并偿还。今年上半年,滕州市棚改拆迁面积为150万平方米,全部采取了“拆迁投资人”方式。目前,这一方式正在全枣庄市推广。

  枣庄市还探索出其它多种融资办法,如“毛地净挂”,即将所有附着物连土地一并测算,当做净地拍卖。目的在于加快拆迁及建设的整体速度,等于节约了资金。

  “枯竭”恰是转型良机

  枣庄曾是建国后山东第四大城市。如今,地下煤炭资源已枯竭,枣庄矿务局在上世纪中后期拥有的 9大煤矿,5 座已封井,4座注销了生产能力。地方所属 100 多座中小煤井情形也差不多。因为煤源枯竭,许多企业或破产或迁徙或收缩。这么多棚户区皆是“枯竭”的“遗物”。

  枣庄,已被列入国家重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

  根据规划,枣庄转型“ 方向”有3 个具体目标,一是向煤化工为主的现代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二是依托古遗址、运河及熊耳山等大批自然景观,向文化旅游城市发展;三是加快城市建设,将昔日“ 煤城”变为现代生态化新城。

  枣庄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

  单说城市建设——

  —我国东北等部分老工业城市已率先启动棚户区改造,但多为单纯“改造”——将旧房变新房。与全国许多老工业城市棚改相比,枣庄最大的特点是:不只是旧房变新房,而是将旧区变新区,将棚改与旧城改造、与城市整体功能提升结合起来,“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市长陈伟形象地称之为:“ 不搞阴阳脸。”

  枣庄市棚户区面积为 545 万平方米,而整个旧城改造规划面积为 1000 万平方米。改造后的“新城”功能全面提升,以棚户区面积最大的市中区为例,将新拓或改造道路50 条;新增中小学8所;增加一倍面积的商业网点、文化设施;人均增加 2.5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用副市长潘强的话说,是一次“脱胎换骨”。

  枣庄市棚改还将旧城的历史、老煤城遗址当做新城的自然、文化景观保存修复,形成旅游景点,比如铁道游击队两次攻打的“洋行”,铁道游击队员最早的隐身地“炭厂”,横跨原运煤铁路上方的日军碉堡“过车门”,原中兴公司(即原枣庄煤矿德式办公楼)、矿口井架、小煤矸山等。利用市中区东西两条沙河及掘煤坍陷地,目前已建成城市湿地型公园,且依公园建起了高档居民小区。小区被市民普遍看好,商品房价格为老城区最高。

  记者获知,在原中兴公司、枣庄煤矿驻地,借助一批矿山遗址及北邻的青山、林带等一系列景观,国家已正式批准该地为国家矿山公园。

  “政府主导”赔小钱得大实惠

  枣庄市棚改速度惊人。全市今年计划拆迁312万平方米、涉及 39471户,截至8月 13 日,已完成拆迁 196 万平方米,涉及18399户。安置新房也在同步建设。

  惊人的棚改速度源于“政府主导”,这也是枣庄与许多外省份城市棚改“市场化”主导的根本区别。

  “ 政府主导”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各行各业均称其为“ 1 号工程”;各区(市)、单位均由一把手挂帅;“誓师”及“提前完成任务”呼声不绝于耳;年度干部考核一票否决;纪委全面介入,全面监察……

  但枣庄市住建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主导”更主要的还是指主导规划、拆迁和安置房建设。

  “关键是政府资金投入要加大,不能过多地依赖开发商。”市长陈伟强调。

  “政府主导”规划,避免了开发商在规划上“各自为战”,城市整体功能难以“脱胎换骨”;政府主导拆迁和安置,避免了开发商与被拆迁户的斤斤计较,政府“让利于民”,“不求所得”。

  薛城区燕山路棚户区,1240户居民,今年 3月拆迁启动,上千居民排队签协议。没有一个钉子户和上访户。全市迄今 1.8万多户的拆迁中,也未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一位居民说,百姓的动力就是:“政府给了大实惠。”此话不假,新的燕山小区建设,仅补偿安置,政府就“赔钱”1.7亿元。

  据记者了解,枣庄市在安置棚户区居民方面,只要是政策允许的,就全将优惠让给拆迁户。比如薛城区对特殊困难户给予安置面积补助,对原房屋面积不足49平方米的,一律补偿到49 平方米;有的区对由历史特殊原因形成的无证房,可按有证房补偿。

  最能体现“ 政府让利”的当属容积率补偿办法创新。依国家规定,拆迁补偿为“拆1补 1”,即拆多少原住房面积,就补偿多少面积新房。而枣庄市在棚改时,将原居民院落、房屋外紧邻生活地块及一些附着物占地,也给予了补偿。

  另外,各区(市)都建设或计划建设足量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一位居民对记者说:“零收入家庭也保证有新房子住。”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