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吾俚农村的政治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07:45  东方网-文汇报

  江南水乡常熟的农民们说,蒋巷村的常德盛,真是“吾俚(我们)农村的政治家”。

  乡亲们说,常德盛治理蒋巷村44年,把这个当年出名的穷村子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与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一模一样。

  只会在农村搞工业不算本事

  常德盛67岁,个子不高,面容和善,乍一看与一般农村干部没啥区别。

  走进蒋巷村,立即感受到它的富足。186户村民,家家都有一幢花园别墅。另外还有150套公寓,供村里老年人免费入住。村民家中的电话、数字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洁具、小水井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

  支撑蒋巷村经济的最大支柱是工业。这个村的“常盛”牌轻、重钢构件及轻质建材系列产品是江苏同行业唯一的名牌产品。2009年全村完成社会总产值1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农民66%的收入来自工业,其他收入的一大半来自四家改制企业上交村集体的股金分红。可是,身为“全国乡镇企业家”的常德盛却说:“只会在农村搞工业不算本事。既发展工业,又不污染环境,不蚕食农田,还要能长期反哺农业,这才是真本事。”

  记者发现,蒋巷村的村民们对“农民”这个身份非常自豪,尽管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超过了多数城里人。在常德盛的带领下,他们建设了1000多亩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全部实行集约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生态化种植。他们还在自己的村庄大搞农业旅游。

  1966年9月,常德盛就任蒋巷村(当时叫生产大队)大队长。从那时起,常德盛点燃了蒋巷人真正过上幸福生活的希望。

  没有新思想算不得新农民

  “新农村要靠新农民”“没有新思想算不得新农民”,这是常德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将农民文化建设与净化民风相结合,以新民风塑造新农民,收到了显著成效。他也因此获得了“农民思想家”的雅号。

  几年前,为激发村民学习热情,村里向每户赠送5份报刊。送报刊上门后,就必须让村民真正拿起报纸刊物来看。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最后常德盛还是采用了最有效的老办法:率先示范。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会在下午安排2小时读报时间,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还不时用笔在报纸上勾画。在常德盛的带动下,蒋巷村民读书读报热情高涨。

  结婚办宴、孩子生日、老人做寿是江南农家的大事,为了款待宾朋,主人往往在家门口摆上几十桌宴席,聘请大厨现场烹制。几天酒席下来,杯盘狼藉、噪音扰邻。为解决这一问题,常德盛将村民宴请统一到村农家乐餐厅举行,餐厅免费提供场地和桌椅,既改善了就餐环境,又减少了对村容村貌的破坏。

  “小细节体现大变化。”苏州大学政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方世南说,常德盛用人文精神和开放意识改造着蒋巷村,同时也描绘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未来的文明图景。

  在今天蒋巷村的村民图书馆,有3000多册藏书、8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来此学习的村民很多。

  没想到“民主管理”的作用这么大

  在蒋巷村,村民们说,他们之所以称常德盛为“吾俚农村的政治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常书记在推行民主管理方面下了大工夫。

  常德盛说,他多年来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让蒋巷村的村民明白,可以不用面红耳赤地去通过吵架实现各自的“心愿”,而应该通过遵守村规民约来约束别人和自己,保护大家的合法权益;不仅可以通过遵纪守法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还可以通过体体面面地参与村里的民主管理实现各自的“政治抱负”。

  在常德盛的倡导下,蒋巷村形成了村民处处讲究政治权利的风气,大事小情不能只由干部说了算。多年来,凡是关乎村里发展、涉及农民利益的事,都要经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群众怎么想、“两委”怎么干,大家心里都不含糊。

  2006年以来,蒋巷村每年年底都要向全体村民征求对村两委的意见和建议,“能解决的合理解决,不能解决的合理解释”,及时给村民回复,进一步理顺了村民的心气神。据统计,2009年度村民对“两委”的“满意”率达91.4%,“基本满意”率为8.34%。

  新华社记者朱旭东刘巍巍(据新华社南京9月5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