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国学》季羡林口述的真实世界

  《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

  季羡林/口述 蔡德贵/整理

  陕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9月版

  类别:自传 定价:35元

  内容点击

  季羡林先生生前在学术助手蔡德贵先生的协助下,开始进行口述史的工作,近10个月的时间里口述达75次之多,这一口述实录可以说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留给世人最后的宝贵财富。口述史从季羡林的家世、童年、求学经历、治学经过、学术研究、家庭生活、个人情感、友人交往等各个方面展开,全面、详尽、真实地反映出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平凡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超薄精读

  第三十次口述:中国文化是讲“和为贵”

  纪捷晶:孔子书院,想请您当院长。

  季羡林:不敢当。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可是这个解放以后啊,也经过一段艰苦的历程,不是解放,就是“五四”运动以后啊,打倒孔家店么。“五四”运动,那个运动当然很重要了,但是有些做法有点极左,有的过了头。孔家店是不能打倒的,应该大大地开张。孔子这个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他是礼、乐、射、御、书、数,德育、智育、体育全部包括,全面发展。

  吴志友:博物馆展览介绍孔子的思想。国子监介绍科举制度的展览,科举制1300年,通过展览,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想听听您对传统文化的见解。

  季羡林: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根本的区别,西方文化就是讲斗斗斗,中国的是和为贵,建立和谐社会。孔子是这样子……打倒孔家店,是当时提出来的口号,这些事情都难免。后来“批林批孔”,后来这个我们特别有一阵子,极左相当的严重。

  吴志友:现在形成国学热。

  蔡德贵:这个与先生有关。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在还没有改建的北大大讲堂里开了一个什么会,专门向同学们谈国学。当时主席台上共坐着五位教授,每个人都讲上一通。您是被排在第一位的,《人民日报》的一位记者是北大校友,在报上发表了一篇长文《国学热悄悄在燕园兴起》。从此以后,其中四位教授,包括您在内,就被称为“国学大师”。

  季羡林:我说国学啊,就是中国文化,这是可以画等号的。中国文化对世界有广泛的影响。中国这个民族也是了不起的民族,我们发明造纸,发明印刷,如果没有造纸,没有印刷,整个世界文化得要推迟200年,我说200年,当然是估计了。有了造纸,有了文化,传播就容易了。就推动整个世界文化的前进,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功劳。我们不抹杀人家别的国家文化,也有功劳,但是我们讲自己,我们的功劳,是功不可没。我们现在提出和谐,这个概念,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现在全世界在那里你争我斗,可惟独我们提出和谐。天人合一,就是这个人跟天,不要斗争,人与大自然要和谐,不要斗争。这个西方跟东方有很大的区别,西方是《天演论》那一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西方首先要提出竞,要斗争,然后适者生存……时代变了,我们不能讲斗、斗、斗,我们要讲和、和、和。我说,什么思想都要根据当时的政治环境,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就是变的,变的根据,就是人类要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题目为编者所加。)

  书评

  谁的沧桑,谁的悲情

  曲弯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留下的惟一的一部口述史著作,它为我们展示了这位国学大师一个完全不同的侧面。

  本书的佳处,在于让我们看到一位老人面对渐行渐远的世界,他的那份深深的落寞与孤独,为了挣脱它们的困扰,他在用调侃和自嘲来战斗。

  对真伪难辨的困惑,以及对终极意义的求索,这是本书最动人的部分。季先生走的是一条务实的路线,他没有在逻辑上进行更深的追问,因为他知道,这样的追问注定无解,与其在是与非的玄思中拾级而上,不如直面现实,用自己的立场去生活、感受、摸索和爱。

  这种情绪在书中比比皆是,比如,季先生最终选择了扎实的实证功夫,而不是理论分析,便是他思考的结果。此外,书中无所不在的对师长、对朋友、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更是对自己人生实践的一种总结。

  除了面向永恒的追问之外,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还保留了一些历史细节的记忆,比如季先生对丁玲始终不喜欢,因为他曾看到她与胡也频的关系,胡也频的学问不多,丁玲总是拿他当拐杖用;此外,当年汉字几乎被废除,全用拼音,当时以此为革命主张,季先生至今对使用简化字颇多微辞;再比如抗战时,季先生作为清华大学请愿的代表来到南京,结果却被蒋介石所骗……这些细节在书中虽是蜻蜓点水,却颇有趣味。

  作为口述史,本书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季先生下决心口述历史时,年事已高,受身体条件制约,每次接受采访时间偏短,虽先后受访70多次,但总有无法展开之嫌,话题转移过频,且颇有重复之处。第二,季先生的记忆力有所下降,年龄会磨平一个人的犀利,本书个性语言、个性陈述偏少,因为那实在也不是一个90多岁老人所能做到的了。虽有率直,却无独到的语言与陈述,这也是遗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