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居位尽职又尽心——谈古人的权力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7日01:04  红网

  权力是指职责范围内的一种支配力量。有人把它比作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为百姓谋利益,又可以蜕变为碌碌钻营的工具。

  权力的本质是什么?明人吕坤有很精辟的论述:“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并强调说,“虽抱关之吏(守关看城门的小吏。泛指地位卑微的小官吏),也须夜行早起,方为称职。”(《呻吟语·治道》)

  既然当官是一种责任,那就必须像宋纁所说的那样,“其居此官,即欲尽其职;其行此事,即欲尽其心。”(《古今药石》)否则,“政不勤则百事怠。”(《初仕要览》)一个官员如果在其职而不谋其政,慵懒懈怠,或者只有“唱功”而没有“做功”,甚至无功食禄,尸位素餐,对百姓何益之有?难怪清代的袁守定一针见血地指出:“疲(指慵懒疲沓)是居官大病。”(《居官通义》)那么,什么样的官员值得肯定呢?同时代的鲍源深说:“好官何?尽心焉而已。何为尽心?视民之困苦冤抑如身受,为之甦(指困顿之后得到恢复)其困、平其冤,使民各得其所而已。”(《〈宦游纪略〉叙》)

  权力的真正价值,在于实心行实政、真心爱百姓。清人高廷瑤曾回忆起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巡抚钱培山问他:“官如何才为爱百姓?”高廷瑤说:“必有一副爱之之心,必有一副爱之之力,无此心则抚摩噢咻(抚慰病痛者之声)无非沽名市惠(捞取实惠),是假之也,何有于民?有此心而才具,精神不足赴所欲为,也徒虚此爱耳。故真爱百姓者,以实心行实政,废一不可也。”(《宦游纪略》卷下)在高廷瑤看来,一个官员真爱百姓,既要有爱之心、爱之力、爱之能,更须用自己的才干,聚精会神地“赴所欲为”,把想干的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来,否则就是假爱、虚爱百姓。

  不仅如此,古人还认为,“治以实心为要,尤以清心为本”,以方便百姓为上,“欲资民力,必先为民惜力”,而“爱民之实,发于至诚,则才识胆,皆因之而生”(《居官日省录》卷二)。可以断言,官员用权如果满脑子私心杂念,不能做到“清心”,那么,必然会出现种种有违民意的现象。

  当然,既然为官,就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是良法美意也要慎为。“有所为”而不为,是一种“惰政”,而“有所不为”而为,则是一种“乱为”,两者均不可取。明代学者薛文清说:“(官员)处事最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审慎处之。”(《居官日省录》卷六)清代的刚毅则期望官员:“居官行政……以义利为权衡,方能类(类推)万物之情,成天下之务。”(《居官镜·臣道》)有时,一些地方官员好心却办了坏事,一个重要原因,恐怕与权力运作不审慎、不规范有关。

  更值得一提的是,古人不仅强调要“审慎”用权,而且提醒切莫因循守旧:“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明]袁黄《了凡四训》)如果说个人因循不思进取而止害一己,那么,为官者因循而不思开拓进取,则受害的是“合境民众”。

  在封建时代,权力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明显的专制性、利己性,但一些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从正反实践中所提出的“居位须尽职尽心”等进步思想,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今天的官员,只要确立正确的用权取向,做到“君子任职则思利民”,并不断增强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就能像孔繁森、郑培民等同志那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写下一页页不朽的篇章。

稿源:红网 作者:沈仰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