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第一展”助推会展腾飞海珠现代服务业聚势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7日04:08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中国第一展”助推会展腾飞海珠现代服务业聚势崛起
“中国第一展”助推会展腾飞海珠现代服务业聚势崛起
“中国第一展”助推会展腾飞海珠现代服务业聚势崛起
“中国第一展”助推会展腾飞海珠现代服务业聚势崛起

  今天,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和海珠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0广州(海珠·琶洲)会展经济论坛在海珠区琶洲隆重举行。

  广州(海珠·琶洲)会展经济论坛作为大型招商推介活动,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本次是第四届。论坛的举办,有力宣传推介了海珠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并成为推动琶洲会展经济资源对外交流的有效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论坛上九大签约项目中,已无房地产项目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高端商贸项目、总部经济项目、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三旧”改造项目等现代服务业项目。

  在“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推动下,会展经济已经成为海珠一张名片,加上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完善,区位优势明显,现代服务业聚势崛起。

  从2005年到2009年,海珠区仅用5年时间实现了GDP约翻一番。2005年,当海珠区GDP只有317.97亿元时,它的第三产业也并不发达,甚至日后成为经济支柱之一的会展经济当时也尚未成型。到2009年,海珠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GDP增长到600.35亿元,税收也翻了一番,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了近两番。

  5年之间,海珠区第三产业比重由63.5%升至81.5%,第二产业比重则由35.8%下降为18.0%,“一升一降”的背后是海珠区加快“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步伐,引导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嬗变。

  目前,现代服务业占海珠区GDP的比重超过一半,已经有71家重点总部企业落户海珠。初步迈入服务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海珠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国内大型展会

  四分之一在琶洲

  作为“中国会展名区”,海珠区拥有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展馆建筑群,大型展览在国内占据重要位置,2009年在琶洲举办展会99场,其中,10万平方米以上展览达10场次,约占全国的1/4。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琶洲展会举办面积年均递增超过40%,2009年达489万平方米,占全市的78%。2009年在琶洲举办展会场次和展览面积分别比2008年增长70.7%和27.2%。随着广交会整体移师琶洲,广州国际家具展、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广州国际照明展、广州美容美发博览会等一批知名展会也相继落户琶洲。

  在会展业的带动下,琶洲地区一批骨干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主要有保利世界贸易中心、南丰汇、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中洲交易中心、广交会威斯汀酒店、保利世贸洲际酒店、南丰朗豪琶洲酒店等,还有琶洲村整村改造规划商业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这一批项目建成后琶洲地区将新增商业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

  “广交会效应”:

  现代展贸市场初具规模

  根据广交会举办方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中山大学联合开展的“广交会区域经济拉动效益研究”,广交会对广州经济的拉动系数约为1:13.6,高于全球展览王国——德国的展览的平均水平。

  作为广交会举办地的海珠区,会展更是极大地拉动了海珠商贸、餐饮、住宿等相关服务业的快速。2009年海珠区以会展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3.7%,全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八成。海珠区商品销售总额连续五年每年递增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超过两成。

  同时,传统专业市场向也加快向现代展贸型市场转变,珠江国际纺织城、广州国际轻纺城、长江轻纺城等一批中高端市场相继建设,吉盛伟邦(广州琶洲)国际家居采购中心、广州红星美凯龙家具博览中心等常年展示中心落户海珠,实现以展促贸、展贸结合的良性循环。

  总部企业抢滩海珠

  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在会展经济的带动下,加上优越的营商环境,继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等总部企业进驻之后,广东钢铁集团、广东电网、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基地等一批大型总部项目已确定落户海珠。总部经济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目前,经海珠区认定的71家重点总部企业中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有14家、税收超5000万元的有11家,珠江啤酒、保利地产、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入选2009年广东纳税100强。

  会展论坛名家云集

  智慧交融分享商机

  自2007年创办以来,广州(海珠·琶洲)会展经济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本次是第四届。论坛举办越来越得到境内外会展业界的高度认同和关注,来宾参会踊跃度不断提高,2009广州(海珠·琶洲)会展经济论坛还入选当年“全国十大会展新闻事件”。

  本届论坛侧重发展机遇研讨和投资环境全面展示推介,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州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城市新机遇”为主题。

  今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它的全面启动,在极大拉动中国与东盟相互间贸易投资的同时,对中国对外贸易桥头堡—珠三角地区的会展业发展也带来广阔的空间。

  琶洲作为珠三角会展业发展中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后,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借助机遇、加快广州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建设,是本届论坛重点研讨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海珠区与东盟贸易总额达到2.7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

  本届论坛上,演讲嘉宾名家云集,星光熠熠。中国市场学会会长、原中国贸促会会长俞晓松,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霍建国,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太平绅士、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刘佩琼,新加坡会展行业协会会长廖俊生等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将紧扣论坛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参会者通过主题发言,将了解到“珠三角规划纲要与广州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之路、广州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发展前景和建设思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广州会展业发展的机遇、大珠三角一体化与会展业合作”等方面最新、最权威的信息。

  同时,论坛还将全面展示近年海珠区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果,推介海珠现代服务业投资优势和新商机。

  “会展”“新中轴线”成为海珠新名片

  三十年前提到海珠,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遍布工业大道的大型国有企业,1980年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为55.5%;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房地产又成为外界对海珠的印象,工业大道上工厂迁走后拔地而起的一个个楼盘是这一面貌的写照,至2006年房地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17.1%的高峰。

  近几年来,老国企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房地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回落,“城市新中轴线”、“新电视塔”“琶洲”、“会展”这些新名词成为人们提及海珠时最常想到的词语。

  目前,广州市正在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向服务经济转型。而广州市目前规划和重点建设的五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中,琶洲、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南段和白鹅潭三个地区都涉及了海珠。

  其中,琶洲地区将打造成培育世界一流会展品牌的国际商务会展核心功能区,与毗邻对岸的珠江新城、员村共同构成“两岸三核”的大中央商务区,成为展示广州最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琶洲岛东部重点规划的A区总部商贸区,将投放以商务办公性质为主的14幅地块,总用地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及珠江后航道沿岸地区新规划为发展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行政办公、商业、文化中心,重点发展行政办公为主的高端服务业,该区域用地面积近16平方公里。

  现代服务业跃升为支柱行业

  本届论坛上,海珠区有9个投资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大大超过往届,集中签约项目均分布在现代服务业,全部是高端商贸项目、总部经济项目、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三旧”改造项目。从中不难发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海珠经济已经从工业、房地产时期逐步进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阶段。

  “海珠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2009年,海珠区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八成,达到81.5%;其中,以会展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半,跃升为海珠区的支柱行业。”海珠区副区长毕锐明总结道:“纵观海珠区30年经济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从工业立区到房地产兴起,再到现在以会展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强区,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实现了亮丽转身。”

  海珠经济蜕变三部曲:

  工业-房地产-现代服务业

  腾笼换鸟实现亮丽转身

  海珠区位于广州市中部,面积90.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6.57万人,行政管辖18个街道办事处,是一个为珠江前后航道环绕的绿色岛区,广州城市新中轴线贯穿海珠中部,被誉为“海上明珠”。

  随着广州市“中调”、“南拓”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琶洲地区规划定位为广州CBD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城市中轴线南段规划确立,海珠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愈加突出,特别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新电视塔坐落于此,使其成为展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蓝天碧水新海珠优美人居在“河南”

  亚运盛会举办在即,广州城区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位于中心城区的海珠更是处处展露新颜,“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整体效果已经显现。

  据了解,海珠区共承担了180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127项治水工程,总投入达84.97亿元,投资力度空前。目前全部治水工程均已完工。

  路更畅——“九横九纵”路网连通四面八方

  以前海珠区的主要道路多是在老路基础上拓宽改造而来的,道路窄、断头路多、缺少横向道路,路网连通性差。每逢上下班高峰时段,区内交通堵塞严重,严重影响市民出行。鉴于此,海珠区积极争取市资金投入,几年间共新建、改造了南洲路、南洲路延长线、环岛路(沙渡路~马涌)等50多条市政道路,每年新增道路面积从2007、2008年的50.23万平方米、57万平方米,猛增到2009年的101.7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九纵九横”的路网新格局。

  近期,海珠区将重点加快环岛路和新港东路延长线建设,其中环岛路全长42公里,已建成14.5公里,目前正在推进珠江后航道11.2公里路段建设。建成后,环岛路可作为环岛马拉松和自行车等比赛场地,成为广州中心城区独具特色的滨水赛道。

  房更靓——旧建筑旧社区全部焕然一新

  海珠区开展迎亚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共推进滨江路等14条主干道和宝业路等7条次干道近百公里道路沿线3100余栋建筑物的立面整饰,整饰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区内21条主、次干道实施了大中修,改造道路面积229.8万平方米。综合整治社区31个,整治面积204.2万平方米。

  经过整饰,全区道路及两侧、社区内外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既有原汁原味老广州风情的洪德路骑楼街,又有简约现代风格的江南大道婚纱街,还有“水岸人家、历史文韵、欧陆风情”的滨江十景。

  水更清——一环玉带串明珠,一湖秀水映春来

  来过海珠的人都能感受到这里独特的水岸风光,有47公里的环岛江岸线,74条纵横交错的河涌水网。海珠区通过建设海珠湖,形成“一湖六脉”(海珠湖,石榴岗河、大围涌、大塘涌、上冲涌、杨湾涌、西碌涌)的水网经脉,为上游河涌调水补水,解决主要河涌黑臭、干涸等问题,不仅有效保护万亩果林核心部分,而且构建了“江、涌、湖、园、林”相互融合的江岛生态系统。

  目前,全区127项治水工程全部竣工,海珠湖外湖清淤也已完成,整个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游人可以泛舟于黄埔涌,尽享北岸现代化商务会展中心与南岸郁郁葱葱的万亩果林交相辉映的美妙风光。

  下一步,海珠区将抓紧推进海珠湖建设,高标准规划海珠湖景区,确保亚运会前完成主体工程;同时,推进海珠湖二期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进一步完善调水补水河涌主干线系统工程建设,通过调水、补水、蓄水,实现河涌水系贯通和水体循环,提高自净能力,全面优化水环境。

  城更美——又添15个“晓港公园”

  以往,海珠区只有晓港公园、海幢公园、海印公园等几个公园,人均绿化面积仅有7.07平方米。而如今,海珠区已遍布大小公园、绿地、社区游园,闲暇时漫步公园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来,新建成庄头公园、北山公园、龙潭果树公园、上涌果树公园、磨碟沙公园、潘鹤雕塑艺术园,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53.93万平方米,相当于15个晓港公园(16.7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超过10平方米。今年,海珠区还计划新建赤岗塔公园、琶洲塔公园、广州会展公园、三■公园、海印体育公园、大元帅府绿化广场、珠江后航道绿化景观带等一批公园和绿化小游园。

  3年内海珠区将建成100多公里绿道,形成“以水为脉,绕岛成环;以园为核,串绿成网”的特色绿道网络,组成滨水历史人文景观绿道网和湿地生态珠水景观绿道网两大主题绿道网路,将海珠岛内的人文景观以及绿化生态景观有机连接起来,构建特色的旅游路线,为居民群众和游客提供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今年4月开始,海珠区就拉开绿道建设的大幕,目前已经完成首批54公里绿道建设,其中的省一号绿道从小洲便桥(连接广州大学城)沿着石榴岗涌到龙潭果树公园,然后由新■路至琶洲大桥,居民可以休闲健康游览滨江路和万亩果林生态保护区,可以骑自行车一路从大学城到琶洲。

  天更蓝——久违的彩虹露脸了

  从2009年至今,海珠区清理违法燃煤锅炉232台,每年减少燃煤量9500吨,提早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给海珠区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在全市率先完成第一批区属影响环保类企业“退二”任务。

  同时,海珠区对辖内6000多家饮食企业进行摸查,重点整治辖区内500家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饮食服务业,取缔关停206家。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扰民现象得到较大改善,居民投诉同比下降38%。

  一系列铁腕整治空气污染的行为终于有了收获,今年上半年,海珠区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6.7%和3.9%。前不久,市领导在雨后视察海珠区时竟意外见到了彩虹,陪同视察的人员纷纷感叹,“空气质量好了,久违的彩虹也愿意露脸了!”

  龙潭涌整治成效

  海珠区环岛路一段:滨江路

  磨碟沙公园

  琶洲城中村改造项目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