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品味成都美食 驻华使节要学炒宫保鸡丁

  作为成都获得“世界美食之都”称号后举行的首届美食节,第七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将于本月底在我市拉开帷幕。昨日下午,本届美食节的重头戏——“2010年驻华使节&夫人中国才艺大赛——美食文化篇”暨“寻访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唯一‘世界美食之都’主题活动”在北京率先启动。据悉,这也将是驻华使节集中来蓉参加节会活动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井顿泉,副市长王忠林出席昨日的启动仪式并致辞。来自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60多个国家的150余名驻华使节与夫人现场参加了本次活动。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成都美食香味远播受青睐

  据悉,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驻华使节&夫人中国才艺大赛”创办于2002年,大赛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交往为宗旨,已在我国100多个城市(县)成功举办了诸如中国服饰表演、美食烹饪、中国茶艺、中国戏曲表演、民俗文化(剪纸、手工艺编织等)、民族歌舞、主题摄影、太极拳等多种题材、多种类型的互动体验活动。今年组委会将以“中国美食文化”作为大赛主题,与中国著名的美食文化城市成都合作,联手举办“2010驻华使节&夫人中国才艺大赛——美食文化篇”。

  今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该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并授予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称号,成都成为亚洲第一个、目前中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驻华使节&夫人中国才艺大赛组委会秘书长邢军表示,作为川菜的发源地和发展核心,成都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美食中心之一。

  体验中华美食精粹

  驻华使节将来蓉学做川菜

  据介绍,启动仪式后, 本次活动将分别进行“成都美食——宫保鸡丁”烹饪培训、比赛和“感知并享受成都美食之旅”两项重要子活动。其中,成都美食烹饪培训、比赛将于9月11日、12日在北京眉州东坡酒楼进行。此次活动将选用最具成都特色、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川菜名菜——“宫保鸡丁”作为培训、比赛内容,来自成都的川菜名厨将担任此次培训的老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领导、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和北京、成都的知名美食烹饪专家将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

  此外,“感知并享受成都美食之旅”将于9月底开启。此次活动是驻华使节代表团第二次赴成都进行“美食体验”。届时,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50位驻华使节将亲赴成都。除了进行各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交流活动外,此次活动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所有到访成都的驻华使节将现场表演烹饪成都美食——宫保鸡丁,并按下手印留作纪念,在未来3至5年的时间内,和其他到访成都的驻华使节留下的手印一起,制作成“参加‘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亲手烹饪成都美食驻华使节手模纪念墙”,使之成为成都永久的人文景观。

  展示世界美食之都风采

  “成都盛宴”将在月底端出

  随着“2010年驻华使节&夫人中国才艺大赛——美食文化篇”暨“寻访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唯一‘世界美食之都’主题活动” 的启动,将于9月26日至10月20日正式登场的第七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也将在成都各区(市)县范围内全面举行。

  据市博览局局长陈琳介绍,本届美食旅游节以“美食之都、多彩生活”为主题,体现出规格更高、规模更大、国际化程度更高、活动更加丰富等特点,届时,将举行首届世界美食之都发展高峰论坛、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馆长走进美食之都、玩转“美食旅游护照”体验美食之都风情、“品牌下乡”—田园美食体验活动、味美成都—百家餐饮企业分会场活动等活动,内容之丰富、覆盖范围之广将创历届美食节之最,全方位展现川菜与多元国际美食兼容并蓄的特色成都美食生活。

  9月26日,本届美食旅游节开幕当天,成都也将向世界呈上美食之都的首道创意大餐—“成都盛宴”。此次展示将设置美食之都总体情况介绍,同时设置30桌主题宴席,20桌经典菜品,共计约1000款菜品。菜品将从成都数百家品牌餐饮企业、上百桌主题宴席和数千款菜品中遴选产生。“成都盛宴”将充分展示成都作为世界美食新中心的开放性魅力和创新性实力。

  本届美食旅游节还将在成都市16个区(市)县设立主题会场和美食体验区。主题会场即包括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等成都市区主要的美食和旅游景点,也包括都江堰、彭州等地震灾区。从而让市民和游客既能够感受成都不同区域的美食文化,同时也能够感受灾区重建成果和灾区人民重建幸福美好家园的精神风采。

  本报记者 尹婷婷 北京报道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