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务必杜绝GDP崇拜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如何,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然而,当前某些地方或某些领域为了保持经济发展速度,仍然习惯于盲目扩大投资规模、重复建设和透支资源来扩大经济总量,这是造成经济质量不好、经济效益差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根源,也是“GDP崇拜”的主要表现。

  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任重道远

  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占当今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另外85%的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尖锐。我国当前面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压力,许多出口商品因为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低端而收益比较低的严酷现实,也使人们痛感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同时,国内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和严重浪费现象,更是人所共见的事实。尽管近几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情况在逐渐好转,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远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目前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十分困难,除投资体制不合理和价格扭曲所导致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投资外,“GDP崇拜”是粗放式增长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保增长的任务相当艰巨,因而在一些地方,“GDP崇拜”仍旧颇有市场,具体表现为这些地方仍然采取了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的粗放发展方式,以致像镉污染、砷污染、儿童血铅超标、“化工炸弹”围城等环境事故屡有发生。因此,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核心任务之一。

  当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不要GDP指标,更不是必须降低经济发展速度,而是要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也就是说,我们要的速度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协调发展、讲求质量效益的速度。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摒弃以速度为中心去抓经济的传统方法,把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放到质量和效益上,真正推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转方式的关键是发展科技效益型经济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唯一出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举措,也是防止“GDP崇拜”重新抬头的必由之路。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就是要大力发展科技效益型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结果,其中科技的自主创新又是决定性因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强势地位,从根本上来看源于其自主创新的先进科学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等赢取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所以,我们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使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型转变为科技效益型、由环境污染型转变为环境保护型,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品质,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