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与葡语国家结缘的巴蜀“白衣天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7日20:55  国际在线

  

与葡语国家结缘的巴蜀“白衣天使”

  四川省首批援莫医疗队

  

与葡语国家结缘的巴蜀“白衣天使”

  援外医生在为病人手术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朱文隽、施倞、蔚玲):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了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医疗合作交流的长期战略,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就承担了中国所有向葡语国家派遣医疗队的任务。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带您认识几位与葡语国家和人民结缘的巴蜀“白衣天使”。

  2008年9月8日,家住东帝汶首都帝力的安东尼娅·兰迎来了她第一个孩子的降临。为了这一天,安东尼娅已经等待了三年。在这之前,她一直饱受不孕不育症的困扰,直到找到了在东帝汶国立医院工作的中国医疗队的陈旭军(女)医生。在接受了陈医生的诊疗后,安东尼娅终于体会到了当母亲的快乐。

  安东尼娅说:“陈医生是一位非常好的医生,她对待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样。我婚后三年一直无法怀孕,感谢上帝让我遇到了陈医生。她给我开的药非常有效。当母亲真的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在东帝汶这个面积不足一万五千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岛国,很多女性对陈旭军医生都心怀感激,她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为自己的孩子取名“Chen”。这位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的中国妇产科医生来自四川省省会成都,2004年作为四川省第一支援东帝汶医疗队的队长来到帝力,开始了她在世界上最年轻国家的行医生涯,直至2008年10月才回国。据陈医生介绍,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是她和她的同事们当初面临的首要挑战。

  陈旭军说:“我们去的时候当地医生非常少,200多床位的医院只有包括中国医生在内的27名医生。妇产科一天要帮30到40个产妇接生。只有我们所在的医院能进行剖腹产和妇科手术。没有固定的医生。国际志愿者一般只待三到四个月,或是半年。有一段时间,只有我和另外一名医生值班,坚持了两个月。”

  在东帝汶,主要民族语言德顿语和葡萄牙语同为官方语言,印尼语和英语为工作语言。陈医生表示,国立医院里复杂的语言环境给中国医疗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陈旭军说:“各个科室说的语言都不一样,当地医生说英语、印尼语或是德顿语,联合国志愿者说英语,内科说葡语,急诊室因为有印尼医生的存在说的是印尼语和英语。当地医院很重视这个问题,给我们找了一位会说多种语言的东帝汶籍华人,协助我们工作。”

  在陈医生看来,在外工作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她所需要做的就是适应环境,踏踏实实地为东帝汶的老百姓看病。她和她的同事们结合平时的临床经验和国际卫生组织的指导,归纳总结出一套比较适合东帝汶情况的妇产科诊疗指南,并在当地开展了针对不孕不育和癌症的专门治疗,为众多病患带去福音。

  2006年4月,东帝汶发生军事骚乱,并很快演变成公开的武装冲突。各国侨民和驻东帝汶的外国机构人员纷纷撤离。但东帝汶政府一再要求,希望中国医疗队不要离开,继续为当地人民提供医疗救助。陈医生回忆说,那段时间,医疗队队员白天在住所待命,一有情况就由医院救护车接送至事发地进行诊治或手术。

  陈旭军在当年东帝汶卫生部组织的全国范围无记名投票中被评为“模范医生”。也正由于她当时出色的表现,东帝汶卫生部去年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再赴东帝汶提供医疗服务。原本有机会在中国医院晋升的陈旭军考虑再三,接受了东帝汶政府的请求,即将再度踏上援外的征程。

  陈旭军说:“(国内)医院的人(手)会很多的,但是援外的话,每个人经历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我女儿明年要考大学了,但是也管不了了。我觉得让她锻炼一下也有好处的。”

  在四川,很多医护工作者都拥有与陈旭军相似的职业经历。据四川省卫生厅王雪(女)副厅长介绍,四川省于1976年4月第一次向莫桑比克派出医疗队之后,已经先后向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几内亚比绍、东帝汶、安哥拉、莫桑比克这些葡语国家输送了包括549名医务工作者在内的47支医疗队。

  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孙明伟医生2006年9月前往莫桑比克,在马普托中心医院工作了两年。谈起在非洲行医的忙碌日子,孙医生说那是“骄傲的回忆”。

  孙明伟说:“那里的工作性质基本上属于单兵作战,比如说今天晚上你看的病人需要做手术,那还是你去完成,完成手术后你还需要继续上急诊。我最多一个晚上做过5台手术,从上班一直到天亮无法休息。国内人员多,工作可以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相对来说比较轻松。虽然累,但一晚上做了那么多手术,病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随着对莫桑比克的逐渐了解,孙医生和他的同伴们也与非洲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孙明伟说:“出国前翻译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没去过非洲而肆意想象非洲,则表明你很无知。他的话很对。(我)去了以后,发现莫桑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非常不错。非洲是一块非常好的地方,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物产丰富。非洲人民对中国医疗队很尊敬,我们走到哪里他们都会翘着大拇指,喊着China。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能看出他们是非常友好的。”

  对于孙明伟来说,援莫两年的经历是他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他在非洲那段时间的历练是在书本上永远无法获得的。

  孙明伟说:“作为医生来讲,我认为我的专业技能在提高;作为普通人来讲,远离国内非常繁杂的环境以后,可以很安静地、(在)没有人干扰(情况下)做思考。虽然很寂寞,但可以得到一个很高的提高和升华,人的自信心得到提高。非洲的两年(对我来说)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目前在安哥拉卢安达总医院的四川省援外医疗队是中国派赴这个非洲国家的第一支医疗队。这支队伍由来自外科、骨科、泌尿科、妇产科等七个科室的18位医生组成,今年年初抵达安哥拉首都卢安达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让医疗队队长谷霞感到欣慰的是,中国医生带去的医疗技术和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正在赢得当地人民的信任。她说:“咱们医疗队的(成员)工作都比较认真负责,技术是很好的,他们对我们的手术科的大夫是非常钦佩的。现在已经有当地人预约中国医生看病的情况了,尤其是做手术的时候,很多病人要求中国大夫给他们做。”

  据四川省卫生厅王雪副厅长介绍,今年的派遣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9月,14名医生将前往莫桑比克,开始他们在异国他乡的行医生涯,另外8名医生将赴佛得角。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冯仕彦医生就是新一批援外交流队伍中的一员。这位有着在重症监护病房10年工作经验的外科医生坦诚地表示,在刚收到医院下达给他的赴莫桑比克推荐书时,曾产生过矛盾心理。虽然对非洲大陆心存向往,但还是有些放不下中国熟悉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家庭生活。冯医生说,最终还是以对医生这门职业的理解说服了自己,主动参与到援外工作中去。他说:“医学这个专业没有贵贱,没有政治或宗教色彩。作为医生,服务对象就是病人,不存在选择病人的问题,在哪里工作都一样。”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