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门槛削平”不是城市学校“爆棚”根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8日00:00  红网

  郑州的不少学校尽管实行了“大额班”,平均每班80多人,但也难以满足前来报名读书的孩子。于是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郑州率先削平门槛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就读人数激增,教育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导致郑州教育正陷入“阵痛期”。(9月7日《人民日报》)

  “门槛”削平,让外来务工子女也能平等地在城市上学,这是一种进步,它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有人认为导致郑州学校“爆棚”,主要是因为门槛低,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只要“五证”齐全,就能与市区常住户口儿童可同等对待,并免收借读费。在我看来,这只是表面现象,在任何一座城市,挤爆校门的只是那些具有优质资源的学校,而那些没有优质资源的学校就可能是门庭冷落。

  其实许多城市并不缺学位,缺的是优质学位,而优质学位又被那些名校所垄断。在我工作的这座城市,几所名校是年年“爆棚”,而一些学校由于没有学生就读,而不得不关门。被迫关门的学校,有的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也很不错,就是师资力量不强,造成升学成绩不佳。有的离名校较近的学校被名校兼并后,校园仍然是那个校园,只是名校把原来的教师进行了培训和重新组合,划成低年级校区后,一样“爆棚”。当前,是名校为“爆棚”忧,而一些师资不强的学校是为没有学生来报读而着急。由此可见,“爆棚”只是一个假象。

  造成一些学校“爆棚”,应是教育体制不够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深层次原因。目前,不仅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差距较大,而且不同学校之间也存在经费、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失衡。由于少数学校垄断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那些在家种田的农民为何要把孩子送进城里读书?因为乡村的优秀老师都跑进了城市。而孩子要考上大学,就必须送进城里读书,否则孩子再有天赋也是枉然。城乡有差别,城市学校同样有差别,这就是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

  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才能减少这些“爆棚学校”的择校生源,如果把优质资源均衡分配到各个学校,从校长到教师在一个城区进行抽签,合理搭配到各个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垄断”被打破,学校“爆棚”的情况就可能不存在。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生享受平等受教育权,此原则最集中体现在“平等享受公共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总量恒定,人为设置的重点学校和名校,霸占和掠夺最优质资源,破坏各学校教育资源间的平衡。教育的最大不公平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利用其掌握和分配教育资源权力,垄断优质师资打造名校,事实上是制造“爆棚”的根源。

  义务教育则以全民普及为目的,保障每位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最基本义务。《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这蕴含着义务教育无差别对待原则,不管是成绩优秀学生还是成绩糟糕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获得平等的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2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此条款是防止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确保各学校教育资源平衡的强制规定,也是落实平等受教育权的重要举措。因此说,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把每个公办学校办好,才不会出现“爆棚”学校,才能造福于民。

稿源:红网 作者:洪巧俊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