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推进公平不可因噎废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8日00:01  红网

  开学伊始,在部分城市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格外引人关注。比如,郑州率先“削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门槛,却发现现有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增多的入学儿童的需求,而导致了另一种入学难;与此相似而更有意味的情形是,江苏盐城将所有公办民助中小学的民营股份收回,导致部分“股东生”无法上到“好学校”而在市政府门前上起了开学第一课。

  这被称为改革进程中的阵痛,改革的方向是消除之前形成的种种不公平,恢复有教无类的本义。我关心的是,这种努力会否因这暂时的难题而举步不前。

  在郑州,有一些细枝末端的争议颇需要纠正。最令人纠结的问题便是,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拥有平等的入学权利之后,一些超生的孩子该不该上学?看起来,这种质疑是合理的,因为,超生是违背政策在先,而超生儿童来和城里的独生子女争夺入学权,必然理亏了。然而,超生与入学完全是“一码归一码”的事情——平等的受教育权是更优先的一种权利,它本不该针对孩子的出身贵贱,更何况是独生还是二胎;至于超生的责任是否追究、如何追究,则属于另一个领域的问题了。

  至于最根本的问题——教育资源不足,则更不该归咎于削平入学门槛,因为这问题是本就存在的。而只不过,在削平门槛前,有一部分孩子的入学机会被人为地屏蔽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没有实现公平,这问题没有暴露出来,恐怕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不会提上议事日程。因此,郑州接下来要做的,应该是如何在技术层面缓解这种紧张局面,而公平发展的方向容不得半点质疑。

  在盐城发生的事情似乎不如郑州严重,但它反映出的一个问题需要重视:当以往那种人为造成的不公平成为习惯,突然又恢复到公平时,曾经的既得利益者会觉得自己成为受害者,站出来反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他们多供职于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素质较高,“维权”的意识较高,也颇讲求技巧,很能抓人眼球。然而,如果换成是一位家境不是太好的市民或是民工的孩子不能顺利入学,他会如此来“维权”么?他的声音能够被大众所听到么?当然,之前的不公平并不是他们的错,但他们如今需要做的是,平和心态,顺应公平化改革的趋势。

  中国的教育一直在公平问题上纠结了多年,如今,郑州、盐城等地终于迈出了踏实的一步,而由国家到地方的中长期教育规划依然将公平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而考量一个政策是否真正公平,就要看处于最末端最底层的群体是否能够受惠。我期待,这些公平化的改革努力,不要因暂时的困难而放弃,不要被既得利益者所阻挠,真正杀出一条血路去。

稿源:红网 作者:王子明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