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校清退奥运冠军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8日02:55  郑州晚报

  

高校清退奥运冠军为哪般

  华中科技大学公布的拟清退307名“超学时”研究生名单中,奥运冠军高崚、杨威赫然在列。对此,二人回应称对此不知情。据悉,两人均为2005级硕士生,按照规定,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3年。(9月7日《长江日报》)

  清退冠军学生只有利益,没有学术

  奥运冠军高崚、杨威要被清退了,当事人居然不知情,这听起来好像很滑稽,可实际上却一点都不搞笑。这不过是一种广告置换的“到期”:只是,与一些商品交换不同,他们的交换物品有些特殊,比如大学用的是学历,而奥运冠军用的则是自己身上的明星效应。从这个角度说,高崚和杨威不知道自己要被清退了,再正常不过,甚至在他们繁多的邀请函中,还能不能记得华中科技大学的这个研究生学业,都可能是个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清退奥运冠军好像是在维系尊严,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作秀。学校当初在招这些冠军入学的时候,不会不知道这些人完成学业的艰难——刚招这些奥运冠军入校时,很多人还是现役运动员,繁重的训练和比赛任务,让他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完成学业。这种默契和潜规则,双方原本是心照不宣、心知肚明。只是,高校最后选择用粗鲁的方式来捍卫所谓的学术尊严——曾经的海誓山盟变成了公事公办,我不知道,这是学术的悲哀,还是教育功利化的悲剧。傅万夫

  “学位工厂”语境下的研究生清退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著名学院,博士的平均毕业年限往往长达6至10年,淘汰率在20%~30%之间,有的高达40%。而在我们一些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中,俨然出现了“学位工厂”现象。“学位工厂”出现的原因固然复杂,但有两点无疑值得重视,一是以利益为本位,过度追逐金钱;二是以权力为本位,讨好和取悦权力。这在博士研究生教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笔者认为,不消除“学位工厂”现象,公众对博士研究生“清退”的疑问将永远存在,而对“清退”的过度关注显然不是大学和社会的常态。

  这一次,抛弃“奥运冠军”的身份来说,清退原本不应成为一个问题。但是,出于对当下社会中奥运冠军“通吃效应”的担忧,以及社会舆论对奥运冠军是不是在真正学习、能否真正完成学业的疑虑一直存在,直接导致了这种并不符合常理的关注。当我们认识到,这次清退仅仅是高校的一个正常管理举措,管理的对象也仅仅是学生而非奥运冠军,奥运冠军也是以学生的身份来接受管理时,才是社会的理性之态。否则,过多的关注并非社会之幸,相反,显现了社会心理的非理性一面:“奥运冠军”的身份不是免除“清退”的“金牌”。

  华中科技大学清退的是“研究生”,还是“冠军”,这是一个问题。当奥运冠军回归学生身份时,一切疑问将不复存在,而这离不开对“学位工厂”语境下的“研究生清退”的审慎反思。朱四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