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可怕的是对作假“忍了”

  □张楠之(山东媒体人)

  如今,作假行为似乎无处不在,假货、假学历、假养生、假景点……日前,媒体一项调查显示,遭遇作假时,有61.7%的人会选择“忍了”。多数调查者认为造假行为泛滥系急功近利、法不责众的心态导致。(9月7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理性的人,在作出选择时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仔细权衡的,哪种对待作假的方法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最大,或者说带来的损失最小,他就会倾向选择哪种方式。经过无数人无数次选择之后,不同解决路径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多数人便会形成某种路径依赖,在今后就“下意识”地去选择这种方式。

  61.7%的人选择“忍了”,并不能简单地批评他们是“错误”的,不能因此谴责他们放纵作假——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忍了”的选择不仅“正确”而且“理性”。因为,与作假行为作斗争,无论是投诉还是诉讼,在现实情况下,都需要付出较大的时间与经济成本,而自己最终能够因此获得的利益与这些成本相比,可能微不足道。这也是公众作为个体时不愿与作假行为斗争的原因所在。

  值得庆幸的是,在被调查者中,有81.4%的人希望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和查处力度,79.4%的人期待完善法律法规。这说明,虽然有那么多人选择对作假行为“忍了”,但人们对于结束这种状态还是满怀期待并且期待强烈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