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潜航员齐聚青岛 为2011年5000米海试做准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8日06:23  半岛网

  

唐嘉陵(左)、付文韬展示"龙宫Ⅱ号"训练标志物。

  

2009年7月底,潜水器首次上船。 图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提供(均为资料照片)

  叶聪、付文韬、唐嘉陵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三名潜航员,9月7日下午他们都来到了青岛,参加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总结座谈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海试中困难重重,仅插国旗就很不容易。成功下潜3759米后,“蛟龙”将进行修整,叶聪要进行相关的研制工作,而付文韬、唐嘉陵将进入中国海洋大学恶补海洋知识,为将于2011年举行的5000米海试做准备。

  叶聪 上浮时悠闲地放音乐庆祝

  伴随着悠扬的《神话》音乐,成群的鱼儿在深蓝色的大海里游动着……当“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海试短片播放完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潜航员管理办公室主任吉国笑着说:“这段短片里的音乐可不是我们后期配的,这是叶聪的杰作”。

  叶聪是被称为“中国载人深潜第一人”的潜航员。9月7日,他坐在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总结座谈会现场,说起《神话》歌曲的事,他平静地说:“只是一个巧合!当时我们完成了所有的试验任务,正在上浮。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很兴奋,我就用舱内的电脑放了一段音乐,大家轻松一下!不想这段音乐被大家认为,符合我国创造‘下五洋捉鳖’这一壮举的意境”。30岁出头的叶聪有着长达5年的潜航驾龄,下一步自己要继续回工作单位开展研制工作。

  付文韬 将进海大恶补海洋知识

  成功下潜3759米后,“蛟龙”号潜水器回厂调试,潜航员付文韬、唐嘉陵也有了新任务:进入中国海洋大学学习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学科。

  “我大学是学通信工程的,唐嘉陵是电子信息专业的,虽说培训期间接触过一些海洋知识,但了解太少了,”付文韬说,“在潜水器应用中,需要一名潜航员驾驶潜水器,带两名科学家进入海底,如果太不了解海底情况,不利于相互沟通。而且,潜航员就是在海洋里工作,怎么能不了解海洋呢”。

  整个学习期预计到明年6月份结束。“按照计划,明年6月至9月,我们将在太平洋开展5000米级海试。”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潜航员管理办公室主任吉国介绍说,在前往这一海域的过程中,潜水器将开展尝试性的应用,会在一些区域内进行观测工作。

  唐嘉陵 海底插国旗不是件容易事

  人们对潜水器最深的认识,就是将一面国旗插在了大洋底部。可这看似一件很平常的动作,对于潜航员来说,却不是一件易事。唐嘉陵回忆说:“在进行第36次海试时,当潜水器坐底后,我操作机械手从采样篮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国旗,然后轻轻地插到泥里,动作要很轻很轻。因为只要动作稍微大一些,就很容易扬起海底的泥沙。一旦泥沙弥漫,就会遮挡视线,潜水器就像没有了眼睛一样。这个时候,我们只能等泥沙再次沉下去,再开展作业”。

  对于潜水器上的机械手,唐嘉陵介绍,“蛟龙”有两只机械手,左手力量大 ,适合干粗重的活,而右手灵巧,适合干些细活,这次在海底进行的插国旗和放置“龙宫”的操作就是由右机械手完成的。

  ■潜水器揭秘

  海水若进来像手术刀一样快

  7000米深海载人潜水器立项之初,我国曾经研制过的最深载人潜水器只有600米。从600米到7000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跨越。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蛟龙”号潜水器的研制中困难重重,比如:潜水器外壳使用了钛合金,焊接不能有任何瑕疵;在水下传播的声音是听不见的低频,专家采用了高速水声通讯技术……

  焊接不能有任何瑕疵

  “下潜超过6000米深度时 ,对于潜水器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潜水器本体球壳的耐压问题 。”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说,深海的压力非常大,如果在潜水器耐压壳上有一个小沙眼,那么海水进来就不是一个水柱,而是一把“手术刀”,什么都可以切断,非常可怕。

  钛合金是最佳的制作材料,这种材质不仅耐压强度高,韧性好,同时还具有耐海水腐蚀的优点。“可要用钛合金焊接出一个完美的球壳,并非易事,普通的焊接技术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这个球壳不能有任何瑕疵。当时 ,国内还不具备这一技术,后来我们决定与俄罗斯合作,由我们设计,他们帮助加工”,徐芑南说。

  蓄电池能量大块头小

  潜水器没有能源不行。什么样的动力源装置既轻又小、而且能量大,能让潜水器在海底待上好几个小时?这种两全其美的动力源并不好找。一般而言,动力装置的能量越大、体积越大,重量也越大。理论上,载人潜水器的动力源装置必须体积小、重量轻,但又必须具有高能量才能增大作业范围、提高作业能力、延长作业时间。这就必须解决动力源的重量与能量的矛盾。“蛟龙”使用了高能量密度比的充油银锌蓄电池,解决了技术难题,在这次3000米级海试中创造了在水下和海底作业时间9个小时零3分钟的纪录。

  水底通话传图像阻力大

  水下环境让许多“地面技术”失灵 ,比如在地面上打个电话是件很容易的事,可潜航员要隔着几千米深的海水与水面通话,传图像、文字,其阻力非常大。因为海水介质对电磁波和光波的传播速度具有很强的衰减作用,依靠电磁波或者光波进行远距离传输是十分困难的。相反,听不见的低频可以在海水中传播很远的距离。“蛟龙”号潜水器成功采用了高速水声通讯技术,实现了潜水器与支持母船的双向信息交流。

  沉入海底容易,可想上来却不是一件易事。如何让潜水器“下得去,上得来”,控制好浮力是最关键的。徐芑南说,经过研制最后选择了由玻璃微珠加环氧树脂制成的浮力材料,这对潜水器是必不可少的。 本版文/记者 任金梅 本报通讯员 李明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分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