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察队北极采到3000米水下鱼 并回收深水潜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8日07:03  半岛网

  

专门用来防御北极熊的"苹果屋"。资料照片

  “我们到达了北极更北端的位置,采到了地球最北端3000米以下的生物,首次回收了一年前投放的深入潜标观测系统……”9月2日,搭载着120多名科考队员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圆满完成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任务开始返航。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到在船上的青岛专家陈红霞,抢先了解到,此次科考中有14名青岛专家参与,在这次科考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4名青岛专家参加科考

  “本次科考122位专家中青岛共有14人。”9月7日,在“雪龙号”上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陈红霞教授通过电子邮件介绍记者采访。据介绍,参与第四次北极科考任务的14名青岛专家分别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这些专家涉及的领域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驻青海洋研究院所及高校不仅参加了我国所有航次的北极科考,也是实现科考任务的中坚力量”。陈红霞说。

  考察队是今年6月25日从上海出发的,按计划将于9月23日返回上海,是我国历次北极考察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本次北极考察的海洋调查范围南北纵贯2300海里,东西横跨1100海里,涵盖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极点等海域。

  首次回收北冰洋的潜标

  陈红霞教授在电子邮件中介绍说,截至目前,已完成136多个海洋站位的综合调查(含2个周日观测站)、9个短期冰站考察和一个为期13天的“长期冰站”考察,考察队创造了中国北极考察史和航海史上多项纪录。

  “2008年,我们曾在北极布放了一套极地深水潜标综合观测系统,成本超过了180万元,长度超过了1300米。”陈红霞介绍说,北京时间7月29日中午12时10分,考察队完成了对2008年投放的我国第一套极地深水潜标综合观测系统的回收工作,这是我国首次在这一海域进行潜标回收作业,作业时间比原计划节约了10个小时。这一系统包括如海水温度、盐度、深度、流速、流向等水动力环境要素观测,同时获取1年周期内沉积物样品21瓶。这是我国在包括南极和南大洋在内的第一套长度超过1300米的极地深水潜标,是我国第一套观测周期超过1年以上的极地长期潜标,同时也是进行同类作业时间最短、回收设备价值最高的一次。

  采集到3000米水下生物

  这次考察中,考察队首次在白令海海盆3742米水深处,完成24小时海洋学观测。“北冰洋海洋生态系统调查也是我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项目最多、内容最全、获取样品量最多的一次。”陈红霞说,考察队员首次利用生物垂直分层采集器进行了3000米水深的生物采样;采集到我国迄今在地球最北区域的鱼类生物样品;首次获得水深3997米的沉积物柱状样,最长柱状样3.1米。

  “这次科考中,我们又往北多走了一段。”陈红霞说,8月20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4名队员乘坐直升机成功到达北极点进行考察作业,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考察队到达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纪录。在北冰洋考察期间,“雪龙号”最北航行到北纬88度22分,随冰漂移到北纬88度26分,再一次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新纪录。

  ■花絮

  建“苹果屋”防范北极熊

  陈红霞教授还告诉记者,途中有趣的事情比较多,但他们的工作任务比较重,每天轮番上岗作业、睡觉、吃饭,没有太多时间做工作以外的事情。像北极熊等动物们有时羞涩有时“好客”,有时好奇有时冷漠,科考队员所有的工作都尽可能减少对北极动物的影响。

  为防范北极熊来袭,科考队员会在海冰上建一个“苹果屋”,这是特制的绿色小屋,外形像苹果,它是国产装备,每个造价大约10万元。陈红霞说,这种屋非常坚固,里面装有各种科学研究设备,还可以在里面住宿。在“苹果屋”两旁,还有两台在好莱坞动作大片里时常可见的装备——水陆两栖车和雪地摩托车。

  记者 任金梅王悦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分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