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袁隆平现象”值得深思

  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中心内,绿树掩映的一个小院落前挂上了喜庆的大红“寿”字,小院的主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将迎来八十大寿。9月6日下午,湖南省领导来到袁院士家中,向他贺寿道喜。此前,温家宝、贾庆林等中央领导还寄来了亲笔信为他祝福。

  可以说,无论是官方评比还是民间评比,在当代中国学人中,要论美誉度,袁隆平院士一定位居前列。有心者不妨翻翻这两天的新闻跟帖,围绕袁院士80岁生日的,全是美好的祝福。

  这些年来,无数学者名人在学术论坛上,快速升起,尔又快速落下。然而,每当有袁院士新闻出来时,网上网下,官方民间,总是一片盛誉。这种“袁隆平现象”,不由我们不思索:袁院士何以会赢得这么多人的由衷赞美?应该说,这首先归功于袁院士的学术成就,他让中国和世界无数的人免于饥饿之厄。这份成就不是随便哪个人就能创造出来的。但仅仅这一点,还不足以解释“袁隆平现象”。虽然说,今天是一个大师稀缺的年代,但江山代有人才出,以中华之大,做出学术成绩的并不在少数。我们看,每当袁院士新闻出现时,总有网友喜欢拿一些学者与他作比较。所以,更重要的可能还在于袁院士学术成就背后的那种学术精神。

  袁院士的执著与努力,自不待说;他一辈子的平民情怀,也不必言。仅讲一点,这些年来,我们有谁见到过袁院士主动向利益集团低头?而与他同时代的人,或者学术成就不如他,或者学术精神不及他。这样,在公众眼中,袁院士就自然成了当代学术界的形象代言人。

  因此,公众对袁院士的态度,就传递出了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公众喜欢学术与道德兼优者。而袁院士现象的产生也足以说明,在出大师上,今天中国的环境或有问题,但也并不是不可能出大师。这其中,学人的自勉自律尤为重要。回到“钱学森之问”上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固然有大的环境原因,但也有着学人自身的原因。

  这是一个大师稀缺的年代,这也是一个从不缺少大师的年代。时光如水,权利、地位、金钱,都将如过眼云烟,而像袁院士这样,能够获得民意的普遍认可,这才是真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