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立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8日14:09  红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而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是关键的关键。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这对建立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构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直面现实,笔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思考,认为巩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核心、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是根本、选准选优配强农村发展能人是关键、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目标、破解农村科学发展必选路径是重点。

   一、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和农民利益的多样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及党组织建设中也面临着一些影响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巩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村领导班子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难以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有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有的村干部经济工作思路和办法不多,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较弱;有的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缺乏服务群众、带领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培养发展党员工作滞后,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带富致富能力低,科技素质低,等等。这些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州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农村的和谐稳定,影响农村党组织的发展。而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不仅解决了村级组织“有人办事”的问题,而且可以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带动和促进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使“让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得到有效巩固和加强。这就更使“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这个关键尤其突出。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引领农村健康发展是历史的选择。从湘西州推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来看,选派到108名重点移民村的党组织第一书记,以强化农村基层执行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村支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配齐了共青团、计划生育、综治专干,并以党员“三卡”管理为抓手,认真抓好党员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健全了村级各项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使全州108个选派村的村级班子平均年龄下降了3-5岁,文化结构得到大幅提升,共发展党员229名,培养建党积极分子及村级后备干部360多名,其中有11个村改变了多年来一直没发展新党员的被动局面。

  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是根本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建立村党组织每一书记制度,就是通过选准一个“班长”,配好一个带头人,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农村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改进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

  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是从科局级后备干部中选派出来的一批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比较高,视野比较开阔,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的机关事业单位党员队伍。他们有文化、有经验,能够带领农民致富,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能够优化村班子结构,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新鲜血液,发展的党的先进性。这对于提高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责任心强,作风亲民务实。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拿国家补助,能够超脱于农村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宗族关系。其服务于农、办事公道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信息意识强,思维敏锐,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农民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极大满足农民需求。建立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就是从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关注农村、支持农业、关心农民,特别对移民村,要主动关怀,帮助发展,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经抽样调查,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为重点移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建设、生态能源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办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移民群众十分满意。34个选派村406名群众代表参与对第一书记工作的测评,很满意的占87.68%,满意占11.82%,基本满意占0.5%,不满意为0。

  三、选准选优配强农村发展能人是关键

  

  胡锦涛同志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句话突出强调了干部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各项惠农政策正在逐步推广和落实,农村的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不断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历史任务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选拔和培养新型“领头雁”队伍,事关农村发展与稳定的大局。造就一批“爱百姓、敢创业、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村组干部队伍,已经成为我们在农村基层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先走一步,按照“爱百姓、敢创业、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原则和标准,顺应形势要求,服务农村发展,建立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领头雁”队伍,为全面建设新农村、实现当代农村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广大农民急切盼望那些发展意识强、有一技之长、有经济头脑、有一定实力的“能人”作自己的“领头雁”,希望这些人能带领他们找准产业,瞅准市场,干成一番事业,尽快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广大农民对村组“能人”的需求,对新型“领头雁”的渴望,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建立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只有建设一支新型的村组“领头雁”队伍,才能顺应民心,赢得拥护,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目标

  

  在2001年,湘西州委、州政府就开始了第一书记的探索,全州共选派国家干部224人对90个边远特困村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开展扶贫。五年间,全州90个边远特困村共调整村支两委成员225人,培训党员13085人次,培养后备干部456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60人,发展新党员253人,发展新团员428人。累计开发山地86429亩,饲养山羊34620只,牲猪44907头。90个边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14270元,村均3491元。修村组公路560.75千米,修便道91千米,架桥125座,新修饮水工程568处,架设引水管道505千米,修引水渠道80千米,架高低压线402.2千米,整修山塘水库75座,整修河坝渠道403千米。还帮助农户实施改水、改厕、改厨、改灶、改栏的五改工程,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14600亩,封山育林102433亩,建沼气池1725口,省柴灶2917口。新修和整修村小学、村部楼68所,建卫生室29个,扶贫建房1112栋,救助失学儿童1631名。

  2008年5月,全州又针对性地选派108名党员干部到重点移民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他们围绕“基层组织、基本产业、基础设施、稳定和谐”四个建设任务,以党员“三制一卡”管理为抓手,以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为目标,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深入开展了党建“双基工程”,实现群众、干部、村集体共同富裕,达到加强党建、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确保稳定,锻炼干部、夯实基础的目的。截止2010年7月,全州108个重点移民村到位规划资金20866万元,占三年规划总投资的96.5%。兴建安全饮水工程65处,新建沼气池2000余口,解决了1万多人的饮水安全和能源问题。新修通村公路197公里,硬化村道203公里,村间道路硬化256公里,新修维修码头60多座,使6万多移民从中受益。实施柑橘品改低改5万多亩,实施万亩精品园建设,修建集雨水窖5000多口,新开金银花、猕猴桃等1万多亩,新建标准网箱2000口。规划100个农产品销售窗口,移民部门投资2000万元,已建成70个,在建30个。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生态能源和集体经济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108个重点移民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年规范得到有效实施,以水果、养殖为主的产业建设加快推进,以通路、通水、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和谐稳定得到空前加强,到省州上访大幅减少。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农村基层党组织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使我们广大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作用发挥越来越突出,服务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五、破解农村科学发展必选路径是重点

  

  全面推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有利于与农民建立密切联系和深厚感情,有利于与农民共同实践,有利于取得农民群众的认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改进党群、干群关系,优化干部为民服务的作风。

  在全面建立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方面,建议围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三个集中”为抓手、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驱动,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和体制创新、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自主探索和政策支持,开展“县村联建”、“企村联建”,捆绑机关单位、规模企业“一把手”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可采取“1+1”方式、建整扶贫的方式,直任或代理第一书记,与联系村同进共责,以规范的管理方式、丰富先进的信息资源、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为农村全面发展提供支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协调推进,加快形成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产业相互融合、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差距显著缩小、资源节约和环境优良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全面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稿源:红网 作者:杨子晚 陈永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