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师节何以成了送礼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01:12  红网

  9月6日,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十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倡议书,倡导全国教师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7日,记者连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人士,对方告诉记者,此次上海市七宝中学等十所知名中小学的联名倡议书,是学校之间自发的,“后来上报后受到我们的重视,这才挂在教育部网站上”。据悉,这是教育部首次以学校联名的方式挂出不收礼的倡议书。(9月8日《山东商报》)

  学生给老师送礼,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什么意思呢?“只要人家能送我十条肉干儿做见面礼,我不会拒绝收留他做学生的。”“束修”是十条绑在一起的干肉。可见,这里的送礼,一是学费,二是相当少,只是象征性的。

  我们向来有学习老祖宗的传统,可真谛没学来,都学到斜道上了。且不说既然收了学费,收礼已经没有了正当性;但说这礼,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的话。这里的道应当是大道,是品格之道;授业、解惑,才是教授知识、传授技能。可我们对教师的理解,只剩下了授业、解惑,甚至把传道也理解成了传授技艺之道,而恰恰忽略了品格之道。弱化的道德意识,最终让教师这一职业沦为一种知识与金钱的交易。学生交钱来学,教师收钱来教。由于老师面对着众多学生,哪个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就不得不跟老师搞好关系;而送礼,就必然成了手段。

  面对一班学生,老师该以什么标准因材施教?在日本,对于差生,也就是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老师往往更下功夫一些;而对于好学生,因为学习主动性比较强,可以少费心。可在我们这里,老师对差生的额外辅导、补课成了一种美丽的传说和久远的记忆。要想得到老师的照顾,学生和家长就必须采取送礼这样的手段,才可以达到。

  师道尊严为什么会沦丧?说大环境使然,不能说错,但至少不够全面。在我看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每况愈下,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这个职业,应当是社会上最优秀的人从事的。毕竟,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决定了学生的水平和素质,而学生的水平和素质,又决定了整个国家的水平和素质。但现实中,因为教师待遇等诸多问题,师范院校、教师职业往往并不能吸引社会上最优秀的人。2005年7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并规定4年大学毕业后必须到中小学任教10年以上。免费吸引,协议约束,从中不难看出教育优秀人才的匮乏,人们对教育职业的态度。

  无法聚集优秀的人员,这个队伍整体素质就不可能提高。于是,各种有关教师的负面新闻,冲击人们的眼球,收礼现象无需赘言;教师侵害学生人身权益的现象也不绝于耳。

  教师节来临之前,充斥媒体报道、大众舆论的不是师道尊严,而是教师节送礼现象,不能不说遗憾。而教育部网站这个时候刊登由十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的倡议书,也让我们看到了教师收礼现象的严重程度。对于倡议者,对于那些做到不收学生礼物的教师,我致以敬意;但我们还必须看到,仅仅靠倡议还是远远不够的。防止教师节变成送礼节、收礼节,恐怕还需要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

稿源:红网 作者:王攀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