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创新发展:新30年要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07:13  深圳特区报

  

改革创新发展:新30年要务
昨天,参加深圳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同志,分组讨论,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业周 王洪涛 摄
改革创新发展:新30年要务
中共深圳市委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会场。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业周 王洪涛 摄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李舒瑜)在昨天举行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与会代表纷纷畅谈对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思考对深圳未来发展的路径。

  许多与会代表用“鼓舞人心”、“如春风扑面”来形容聆听总书记讲话的感受。他们表示,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重要节点,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深圳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特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对深圳的改革发展寄予厚望。作为特区建设者,我们深感自豪。市委迅速召开全会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体现了市委的政治责任,使命意识,也体现了深圳人大步走向新30年改革开放之路的强烈追求。

  许多与会代表认为,总书记对深圳的肯定,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发展没有问题。我们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照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一个“排头兵”、三个“新”和五个“继续”的发展要求,更加科学理性地寻找差距,探索未来发展之路。

  “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是与会代表发言的关键词。许多代表表示,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和灵魂,未来30年,我们仍然要将改革创新作为第一任务,围绕科学发展的主线,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体制,继续在各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先行先试,发挥“探路”作用。

  “深圳30年的发展,在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的同时,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不少与会代表表示,现在就是我们加快改革,解决这些问题的“黄金时期”。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水平、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许多代表表示,而立之年的特区有挑战更有机遇。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实实在在地拿出新的措施干出新的业绩,深圳的下一个30年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再创新的辉煌。

  市委组织部

  努力打造人才“宜聚”城市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潘若濛)昨天,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京东表示,全市组织系统将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着力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工作、基层党建三个方面先行先试,努力为特区先行先试、“走出一条新路”、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王京东表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有四个“创新”:创新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确保到2015年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新提任委任制领导干部不少于二分之一;创新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机制,到2015年,市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应达到一半以上,市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中,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应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断优化考察考核办法,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的若干措施;创新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监督制度,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具体办法。

  王京东表示,将围绕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在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努力打造人才“宜聚”城市。组织部门要全面梳理规范人才政策体系,整合人才工作资源,并充分利用好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产业园区等加快推进各类人才载体建设;要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构建科学、完备、有效的创新创业扶持体系和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活动担保体系,健全人才权益保障体系,并利用深港合作契机进一步深化深港人才资源合作开发,积极推动“珠三角人才工作联盟”各项工作,充分利用高交会、文博会和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国家级国际性会议平台。同时,应加快组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健全人才宣传激励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研究制定《深圳市人才工作促进办法》,逐步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人才法规体系。

  组织部门还将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创新上不断探索。一是深入开展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和争当“科学发展带头人”活动,不断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管理服务、党员发展等工作制度;二是探索完善党内基层民主制度,扎实推进实施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代表提案、质询、参与重大决策、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全面推行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制度,逐步完善党内领导决策体制,建立委员、党代表、党员群众三联系制度;三是探索推进基层党建区域化工作新格局。全面推行“社区综合党委+兼职委员”的党组织设置形式,搭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形式的活动阵地,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共驻共建、促进社会和谐。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十二五”规划立足新起点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甘霖)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安良昨天下午在参加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时发言表示,市发改部门将围绕这些重点坚决贯彻市委全会的各项工作部署。

  徐安良说,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要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从战略的高度谋划深圳未来的发展,认真分析深圳发展中面临的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问题,根据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使命,科学确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进一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新的大发展、大升级、大跨越,争当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在总体要求上紧紧围绕“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发展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深圳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是深圳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徐安良说,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将重点发展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到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层次明显提升、产业能级明显壮大,真正形成“高端化、总部型、低碳化、集群化”现代产业体系。据透露,今年我市围绕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已下达第一批扶持计划,共安排项目269个、补助资金10亿元。未来5年,将集中105亿元专项资金,重点引导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徐安良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点突出“七个转变”: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动力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产业发展从以加工贸易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转变;对外开放从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转变;区域发展从不平衡向均衡发展转变;社会发展从滞后于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资源从难以为继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

  宝安区

  以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甘霖)“强力推进‘四项重点工程’,着力解决‘五个问题’,力争5年在宝安基本实现特区一体化。”昨天下午,宝安区委书记鲁毅在参加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发言时说,目前宝安区各街道、部门正在抓紧细化分解任务目标,全力以赴抓落实。

  “四项重点工作”包括:一是以规划布局一体化为龙头,引领新一轮城市建设大发展。结合“力争五年基本实现特区一体化”的目标,高标准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23项专项规划、10项区域规划,促进“三规统一”;

  二是以交通一体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合市交委尽快打通连接“关内”的重要通道,把南头、新城等联检站建成集“快速通道、集散中心、公交车港”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性市民交通广场,进一步优化关口交通。全力支持和配合市交委在福永、民治开展街道交通环境提升试点工作,打通道路微循环,争取5年内高标准完成10个街道的交通环境提升;

  三是以大项目和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坚持差异化发展,进一步巩固宝安区工业的主导地位,按照“高端化、规模化、高级化”的思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以高水平城市发展引领产业发展;

  四是以管理创新为着力点,促进城市环境的全面提升。按照“整洁、有序、生态、有特色”的原则,加快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鲁毅表示,宝安区将着力解决的“五个问题”一是土地问题,要强力推进土地整备,用三年时间完成28个地块、总面积36.64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备;二是资金问题,积极争取市的支持,同时,整合区属国有优质资产,通过区投资管理公司融资,放大现有存量资产的规模效应和杠杆效应;三是管理体制问题,深入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街道对社会管理的统筹协调职能,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社会建设和管理问题,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民生净福利水平;五是人的素质问题,继续深入实施素质工程,重点抓好大规模干部培训和百万劳务工素质提升行动,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为特区一体化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市委政策研究室

  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改革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甘霖)“责任重于泰山,使命就是力量。”昨天下午在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改革办)主任乐正说。

  乐正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科学发展来推进特区的改革开放,对代表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改革要率先探索,对制约深圳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攻坚破难,对在全国普遍实施的改革起引领示范作用,率先形成充满创新活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来抓,培育聚集高端要素资源,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深化财税、金融、投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鼓励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积极争取试行环境税,推动低碳发展。

  二是要围绕前海开发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充分利用前海粤港合作平台,创新深港合作机制,全面推进与香港的紧密合作和融合发展。以前海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促进现代服务业开放升级的体制机制。积极支持深圳企业“就地转型,异地拓展”,增强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围绕改善民生创新社会建设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改善民生中的作用,积极增加民生建设投入在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例。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共同建设民生幸福城市。

  四是围绕促进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要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维权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创新人口服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积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均等化。率先建设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以健康劳动关系增进社会和谐。

  五是围绕特区一体化构建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力争年底基本实现全市法规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体化,通过一些专项规章和规划,全面有序推进特区一体化,彻底改变特区“二元化”的体制现象。

  六是围绕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选择合适时机启动区级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区关系。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分类改革,建立公务员队伍的竞争激励机制。

  七是要围绕改革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创新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市委对全市改革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人人思考改革,人人参与改革,人人用户改革”的良好氛围。

  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坚持自主创新推动科学发展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甘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昨天下午,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学为表示,要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推动转变,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真转真变。

  王学为认为,自主创新是深圳经济特区30年发展历程的重要经验,是深圳而立之年综合竞争实力立足于国内大中城市前列的根本原因,也是深圳未来30年继续保持现有地位的一大资本。就如何坚持自主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王学为表示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要重点从4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要加快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力量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规划建设更多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机构,力争到2015年建成40家左右国家级科研机构。此外,要加强各类人才计划实施力度,吸引带动各类海外人才来深工作。

  二是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继续实施产业重大技术攻关计划,加大对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新一代移动通讯、下一代互联网、半导体照明、网络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技术研发,着力解决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造就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

  三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在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创新资源向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加快构建若干年产值逾千亿元的新兴产业群。

  四是抓紧规划建设“智慧深圳”。通过构建一个集高速宽带网络、灵敏射频识别、超级计算分析能力为一体的智慧环境,推动技术研发和应用,催生新业态,形成深圳更大的比较优势,抢占未来城市发展的制高点。据透露,近期我市将加快推进国家无线城市、电子商务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为未来全面启动“智慧深圳”建设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市前海深港现代化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探索建立法定机构改革试点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潘若濛)昨天,在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市前海深港现代化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局长郑宏杰发言时表示,将抓紧落实前海合作区迫在眉睫的五项重点工作、四项创新课题,为全面建设和招商引资奠定基础,努力打造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郑宏杰说,前海如何成为改革开放新起点、新突破,从而实现粤港紧密合作与融合发展;如何实现先行先试、为全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新经验,承担未来30年特区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现阶段的重点工作主要是探索高效的管理运作体系和用人机制、建立前海合作区的具体政策和法律框架、形成基本稳定的空间规划方案以及在管理、规划、投融资、开发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创新课题研究。

  郑宏杰表示,管理局将抓紧落实迫在眉睫的重点工作,尤其要抓紧拟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前海规划》批复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力求尽快建立前海合作区的具体政策和法律框架,尽快形成初步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此外,前海建设应全面提速,叠加推进前海合作区规划建设和土地整备工作,确保今年年底形成基本稳定的空间规划方案,启动后续工程项目前期立项、设计准备工作,为明年全面开发建设创造条件。

  他表示,前海合作区将借鉴香港成熟的国际运作经验,创新前海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将探索建立法定机构改革试点,结合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在土地管理、财政管理、人事薪酬等方面寻求一定的突破,将政府行政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将建立具有企业化管理特征的运作体系。在管理手段上采取循序渐进方式加快推进创新试点工作,先以地方行政法规形式明确管理局的职能和运作机制,条件成熟后,通过特区立法形式制定《前海管理局管理条例》和《前海湾保税区管理办法》。

  在规划建设、投融资、开发运营等方面,郑宏杰表示,管理局将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开发理念,创新规划建设和开发运营模式,超常规快速跨越式发展。“只争朝夕叠加推进规划、设计、施工、招商等各项工作,并学习以人为本、低碳、生态的国际先进规划理念和技术,推动前海早出形象、早出功能、早出效益;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广泛吸引国际财团和社会资金的共同参与,推动前海大规模快速开发;积极探讨各种形式的土地回收、出让、租赁等合作方式,最大效益发挥土地效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