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后世博”申城软实力献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09:25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徐瑞哲

  大学开学了,万千学子交上一份份暑期社会实践的“答卷”,“世博”成了热门选题。这其中,有一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学联研究生总会的团队,他们跳出世博看世博,跳出上海看上海,用近3个月时间走访京沪两地数百人,为“后世博”申城软实力建设建言献策。

  要“筋骨肉”,也要“精气神”

  世博会让上海这座主办城市在硬件上突飞猛进,城市建设的“硬实力”大增。城市硬件需要软件驱动,“后世博”的城市“软实力”如何更强呢?

  这一系列问题引起苗晓艳等交大学子的兴趣,他们将这次世博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建起一支14人团队。他们集思广益,开始“自定义”城市软实力,把它视为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多种非物质要素,认为一座城市不仅要有“筋骨肉”,还要有“精气神”。

  团队不仅着眼于上海世博会,还关注北京奥运会。团长苗晓艳表示,“后奥运”两年时间内,北京市民眼中的城市软实力建设得失,有利于我们“后世博”做参考。于是,团员们兵分多路,既前往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官方办公场所搜集宏观资料,又在上海世博园周边社区如五里桥街道、北京奥运村地区办事处等地收集民意,还与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取得联系,获得了这些单位的大力支持。

  奥运与世博软实力互映

  团队成员在京、沪两地各种群体中发放并回收到425份有效问卷。其中《后世博城市软实力建设调查问卷(上海卷)》共发放250份,被访者分别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职业分布多达10个领域,学历覆盖从小学直到研究生,其中高校学生比例占近40%,反映出这次调研富有特色的学生视角。

  国际盛事对举办城市的软实力确实大有裨益。调研中,有15%的受访者认为奥运会结束后北京的城市文明形象非常好,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比较好,他们对奥运后的城市文明建设满意度明显高于奥运前。同时,有45%的受访者认为“后奥运”市民素质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城市文明形象需要保持。对于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三分之一受访者表示政府的作用是主要的,同时也有30%的受访者表示居民的自觉性也很重要,应更注重从自身找原因。

  令实践团成员备感欣喜的是,在沪调研结果与京城互为映衬。三分之二受访者表示,世博会改变了人们对上海人的看法,上海人作为“世博主人翁”的形象广为大家接受,展现了新时代上海人的精神面貌。队员设计问卷时,专门问及世博会给市民带来了哪些实质性变化,有19.57%的人选择了 “城市规划出现可喜变化,居住环境受到良好影响”,有多达22.42%的市民选择了“世博让文明成为习惯”。

  城市人是软实力的主体

  通过调研,大学生们不仅获取了大批一手资料和数据,更亲身接触了奥运、世博内外的世风民情,让他们观察上海的视角变得更加多样,“视力”也更为清晰。

  提升软实力,城市人是主体,素质是第一位的。大学生通过访谈搜集到一些不文明的事例,一位实践团成员说,文明礼仪应该从孩子就抓起。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动漫人物设计成小册子在社区发行,比如“海宝文明一家人”——海宝爸爸、海宝妈妈以文明行为助人为乐,教育小海宝做一个文明上海人。这样既能吸引小朋友,又能提醒市民家长,可以将文明的影响力延续至世博后。

  实践团从自己身边的大学生志愿者出发,提出了城市建设“志愿者库”的建议。他们认为,在世博期间,“小白菜”们的表现可圈可点,对上海城市形象提升有很大贡献,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海的城市软实力。因此,对世博志愿者资源应合理规划和使用,使志愿者服务成为城市软实力建设的一项长期内容,比如建立完善的志愿者选拔机制和资料库,在上海及周边城市举办各项重大活动时,即可从志愿者库中进行调配。大学生们还建议,在“后世博”,每年策划一个世博纪念周,鼓励中小学生、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参加,以此继续推进城市软实力建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