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家庄:拥堵之痛中的省城样本(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09:59  燕赵都市报

  □石家庄前7月新车增10万 超土耳其全国月增量

  □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汽车17.5辆 接近跨入“汽车社会”

  文/燕赵都市报记者 袁伟华 实习生 鲍健图/赵海江

石家庄:拥堵之痛中的省城样本(图)
石家庄:拥堵之痛中的省城样本(图)
石家庄:拥堵之痛中的省城样本(图)

  【核心提示】来自石家庄市公安交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新增机动车102163辆,超过10万大关。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是,土耳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土耳其全国范围内新增注册机动车辆6万7389台。换句话说,石家庄前七个月新增汽车已超过土耳其全国一个月的增量。

  另外,石家庄市区拥有机动车41万多辆,如果按照理论算法,市区240万人口每百户拥有汽车约为17.5万辆。而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地区进入汽车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每百户居民拥有汽车数量达到20辆。

  不过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虽然经过了两年多大规模的路网改造,但和汽车增长的速度比起来仍显得步履缓慢。“槐安路痛快跑了不到一年,也开始堵了。路修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用呢?”而对于这个即将进入汽车社会的城市来说,石家庄又该如何跨越城市拥堵之痛?

  【声音】

  ■高架桥上不高效 畅通一年现堵态

  作为石家庄东西交通的一条重要干线,2009年7月1日全线开通时赢得石家庄市民交口称赞。实际上,槐安路的设计定位是全高架无灯控的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是80公里/小时。根据交管部门实地测量,13.1公里的槐安路只需15分钟左右就能跨越全程。

  之前在中山路和裕华路堵怕了的司机刘先生去年7月2日下午专门体验了一把在高架桥上“跑起来”的感觉。“车少,路宽,路面舒服,全程下来用了20分钟。”

  和槐安路高架桥同时竣工的还有裕华路改造工程,新修的裕华路东起东二环,西至苑东街,全长14.5公里,全路段由双向六车道拓宽为双向八车道,并在体育大街和中华大街各新建1座立交桥。

  刘先生对记者回忆说,这两条东西主干道的疏通,极大的缓解了石家庄市区内的交通压力。因为作为每天穿越东西城的私家车主,他明显感觉车辆行驶较以前畅通了很多。

  不过,新路的畅通仅仅过了一年,便再次显现拥堵苗头。刘先生告诉记者,还以槐安路高架桥为例,现在上桥行驶车速已经很难保持40以上,“车比去年明显多很多,还有不少新手,七扭八拐,只能在他后边排队。”而目前从东二环经高架桥到友谊大街,路上需要至少30分钟以上,遇到密集车流,“走40分钟也很正常。”

  ■“迎宾大道”被信号灯“割裂”

  而被打造成石家庄第一迎宾大道的裕华路,改造完成之后确实因全路段的华灯和大面积绿化赢得市民啧啧称赞,但运行一年之后,司机们发现,这条双向八车道的大路被信号灯一截一截“割裂”了。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以前拉活愿意跑裕华路,视野宽,跑着也舒坦,不过时间长了逐渐发现一个问题,比如从东二环高速路口拉上一个客人到红旗大街,本来走裕华路可直达,但是路上要经过差不多20个信号灯,“时间都耗在等灯上了,少则20秒,多则90秒,本来挺顺的路,还不如绕道来的痛快。”

  王师傅表示,信号灯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有些路口的信号灯设置让人觉得没什么道理,比如裕华路和西大街交口,东西都有一个等待时间较长的信号灯,这个路口最近又新增了一个,“车刚起步又憋了火。”而裕华路和中华大街交口的新建立交桥,更是被王师傅戏称为“新加坡”,“高架桥上设红绿灯的,别的地方还真少见,感觉跟以前相比差不多,没起到立交桥的作用。”

  ■新修的中华大街为啥“间歇性断电”

  作为石家庄南北交通的主干道,中华大街此前的堵车情况格外严重,在自强路上某单位上班的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上下班高峰期堵上20分钟到半个小时非常正常,尤其是中山路到裕华路这一段,因为中间自强路连接火车站和医院,车流人流格外密集。

  8月9日,中华大街经过改造之后的和平路到槐安路快慢车道全部通车,因施工拥堵了数月的马路拆掉围挡之后令人豁然开朗,大修后的中华大街机动车道由六车道变成了双向八车道,极大缓解了南北向交通的压力。

  不过路修宽了,仍有间歇性堵车的小问题。王师傅称之为“间歇性断电”,比如中华大街与槐安路交口,仍然经常出现 压车现象,遇到暴雨天气,短暂堵车现象更加严重。

  ■公交车也进“堵车大军”

  “从火车站到北国,平时5分钟就到了,堵车的时候能走上半个小时。”每天乘坐公交上下班的小刘告诉记者,不仅是私家车,公交车现在也经常堵,虽然目前石家庄市区规划有公交专用道,但仍无法避免高峰期堵车。

  而有的公交线路,本身就在小街巷上,稍微遇到一点障碍就要堵车。市民李女士说,一次她乘坐公交27路车,在槐北路上遇到一起刮蹭,公交车身量庞大,根本绕不过去,只好堵在路上直到事故车辆离开,因为原来的单行道目前已经改成双向,公交车既成了“受害者”,也是“添乱者”,两辆事故车和一辆大公交在路上一横,槐北路双向车道基本全部堵死,东西压车超过了200米。

  【探源】石家庄为啥路越修越好,车却仍然越来越堵?

  ■市区面积小 人口密度大

  资料显示,石家庄市区面积455.8平方公里,人口231.3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74.59人。这个数字在周边城市中相比明显偏高。例如,与石家庄相邻的太原,人口密度为约为1806人/平方公里。而郑州市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人口213.4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00人。

  相比之下,石家庄城市面积小,人口密度过高的特点非常明显。而对于城市交通来说,在这样的基本情况之下,暴涨的机动车保有量给城市带来的压力显得更加明显。

  因此,虽然近两年来石家庄投资改造整修道路200余条,并对304条小街巷进行整修。但由于汽车数量在这两年中也突然出现井喷之势,行车难问题依然存在。

  ■占道停车“抢路”

  据民进石家庄市委通过调研发现,全市在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细节问题,已成为目前阻碍全市交通畅通的瓶颈。

  比如在城市改造和道路拓宽工程中忽略了停车场的建设,造成主干道拥挤。一些大商场把本该做停车场的地下车库改做超市,把停车场设在门前。一些大型酒店也没有停车场,大都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上设立停车位。许多商业密集区因未预留停车位,在慢车道上设停车位,使本就狭窄的慢车道被侵占,造成交通拥堵。

  ■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9月7日,石家庄再迎一场暴雨,短暂强降雨之后,市区内积水严重,大量路段开始堵车。由于雨量集中,且城市排水设施能力有限,直至积水退去,市区内不同程度的堵车现象一直无法缓解。

  事实上,经历了多次雨雪灾害之后,石家庄部分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缺陷已经暴露无疑。2009年夏季,同样是一场暴雨,将石家庄东西交通几乎全部打断,地道桥及部分路面积水严重,车辆停滞,城市交通几近瘫痪。

  ■高架桥利用不足

  仍以槐安路高架桥为例,除了路面行驶速度开始下降之外,槐安路自西向东较畅通,而由东向西上、下桥难问题突出。一旦遇冰雪特殊天气和交通事故将会导致疏导分流困难,会使大量车流堵在桥上。同时高架桥下交通状况比较混乱,在一些路口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抢行。

  ■城市路网不尽合理

  民进石家庄市委调研发现,石家庄市区的道路是典型的不通透方格网状道路,放射性道路较少,从市中心向外走必须走直路。按照我国的现行标准,每平方公里应有3.0公里的支路,而目前省会每平方公里只有1.4公里的支路,不足国家标准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交通必然过分依赖城市主干道。省会目前南北向贯通的交通干线不多,其他道路较窄,车道较少,部分路段堵车严重。

  【观点】城市交通就是要找到供应和需求的动态平衡

  专访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安桂江

  ■城市交通难逃“当斯定律”

  记者: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增量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吗,车多了就修路,这是唯一解决办法吗?

  安桂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打算依靠大量兴建道路来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难题,却发现不管怎么修路,都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这就是著名的“当斯定律”。

  严格来说,“当斯定律”可表述为: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银行有关专家就此提醒发展中国家:单纯靠修路,不能解决交通拥堵。

  记者:这是不是意味着上述这对矛盾基本无解?

  安桂江:城市交通大的方面来讲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供应,另一个是管理。当斯定律的一个前提是在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尚未达到完善的情况下。

  事实上,目前我们的城市交通建设一直都在两手转,即一手抓供应——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一手抓管理——通过各种具体手段提高城市交通的利用率和使用水平。

  ■石家庄次干线和支线道路仍有提升空间

  记者:石家庄最近两年的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显示出了负重增加的苗头,您怎么看?

  安桂江:相比较而言,虽然有时会出现暂时的结构性拥堵,但总体上来看,我认为石家庄的道路基本上是畅通的。但是这种畅通能够持续到什么时候,还真不好预测。

  对于石家庄市区而言,目前的几条主干道改造工程对缓解交通压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不过正如当斯定律所说,新增供应永远满足不了需求,主干道好走了,司机们都扎堆,表面看起来好像还是很堵。

  强化管理这一块一直都在做,比如交管部门前段时间搞的鼓励文明出行活动。而石家庄在增加交通设施供应方面,还有比较大的空间,未来在干路完成之后,次干路、支路等辅助道路还可以加大改造力度,分流协助主干线缓解交通压力。

  ■城市交通就是要找到供应和需求的动态平衡

  

  记者:因为城市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交通设施供应方面总有满负荷的一天。

  安桂江:打个比方,石家庄的交通基础设施原来就是一个盆,装这么多的水。现在条件改善了,我们换成了一个桶,不过我们发现水面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所以,水和容器之间的关系,早晚有超越平衡的一天。

  而我们交通规划的本质,其实就是寻找一个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点。路修的不够,水溢出来了,交通拥堵不堪,不行;路修的太多,每年养护成本巨大,但是车就那么一点,这是不经济的,也不行。所以说,找到并且在一定阶段内维持这个平衡点是最重要的。

  记者:假如石家庄交通满负荷的时间点很快到来了,我们怎么办?

  安桂江:在一定发展阶段,就要提供这个阶段相匹配的交通供应。目前我们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消费仍是鼓励的态度,所以我们不可能在控制汽车拥有量上想办法。事实上,到了一定的阶段,控制拥有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道路等基础设施满负荷而车辆总数仍在增长,那么我们就需要在控制使用方面下功夫,鼓励使用公交和轨道交通出行、限行、高额停车费等具体手段都可能会出现。举个例子,香港人到中心区吃饭,停车费基本上和一顿饭不相上下,人在吃饭、车也在吃。到了这个阶段,私家车自然会考虑我是否使用私家车出行,或者我出行是否还会到交通拥堵的中心区等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