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雨露社区”的温馨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14:40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吴倩):中国西南边陲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简称红河州)有一个名为开远的小城,“雨露社区”是这个小城19个社区之一。这个社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社区里的近600位居民都曾是吸毒人员,他们在经过强制戒毒后自愿来到这里。这个社区集戒毒干预、医疗救助、劳动就业等功能于一体,为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做前期准备。

  小城入夜后,许辉和三、五个朋友来到幸福街上的饭馆,围坐在露天小桌边,要上啤酒零食喝着、聊着。不远处的卡拉OK厅,有人在动情的歌唱;另一侧的网吧、商店也都十分热闹。这里是“雨露社区”最繁华的地段,看起来和别处没什么不同。

  今年33岁的许辉是在第8次强制戒毒期满后自愿来到“雨露社区”生活的,他很珍惜每天工作之余的休憩时光:“我们在社区里面,自己的活动空间大一点,人际交往广泛一点,有一些娱乐设施,晚上下班可以在楼上看看电视,也可以在外面喝喝酒,或者几个同事在一起打打麻将,休闲一下。”

  许辉的家乡——红河州因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上世纪80年代受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一度成为受毒品危害的重灾区。年少的许辉不慎沾染上海洛因,从1993年开始吸毒,1997年首次戒毒,但8次戒毒都没成功。在戒毒的路上反反复复,使他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直到搬进“雨露社区”,他才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雨露社区”有设备齐全的廉租住房、容纳百人的公用食堂、提供24小时医疗保障的卫生所,还有图书馆、理发室、商店等等服务场所,最重要的是这里为居民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目前,“雨露社区”已有太阳能保温箱生产、成衣制作、皮具加工等15个生产项目,居民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某项技能培训,合格后进入工厂工作。劳动技能较差的居民可以选择种植、养殖等辅助型生产项目。一些有文艺特长的居民则组成雨露艺术团,面向社会进行文艺表演,开展禁毒宣传。现在,“雨露社区”的居民人人有工作,月均最低工资达到600元人民币,其中的低收入者还可以申请最低生活补助。

  “雨露社区”注重让戒毒康复人员回归家庭,感受亲情,居民家属可随时来到社区看望他们。最近,许辉8岁的女儿来看望他,孩子似懂非懂的对他说:“爸爸,以后不要再吸了。”这让许辉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经过几个月的技术培训,许辉已经适应了皮具加工厂的工作,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他下定决心不再重复过去的生活。“我进社区有7个多月了,前几次出去以后没有把握好自己,没多久就复吸了。然而现在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在这样好的平台上,这样好的场所,我相信我的明天会更好,我对以后自己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许辉打算在一年自愿居住协议期满后到广东的皮具厂工作。他要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在“雨露社区”的居民中,有像许辉这样期待离开的,也有把社区当成家打算长期安居的。张怡生已经自愿到社区生活一年多了,有了一技之长不再需要家人养活是他最大的收获,他很愿意在社区里继续生活下去。看到弟弟进入“雨露社区”后的改变,姐姐张宁发几度哽咽:“我弟弟自从吸毒以来,整天小偷小摸,家里面值钱的东西被偷的一干二净。自从进入雨露社区以来,整个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次来看他,都觉得他人长胖了,精神面貌也好,在里面工作也可以。我经常跟他说,雨露社区要当家一样看待。”

  据最先提出“雨露社区”概念的开远市公安局长赵云峰介绍,“雨露社区”的建设是基于对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还是病人的认识,旨在为戒毒期满后不愿意或无力回归社会的吸毒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过渡平台。他表示,选择在这里长期生活还是短期居住,要根据不同戒毒人员在生理、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准备由个人自行决定。“‘雨露社区’是根据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生存状态而创建的,可以满足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各种社会需要,对他们具有强大吸引力,这是留住他们的真实原因。正因为如此,很多戒毒康复人员在社区生活后不愿意离开了。但是,社区创建的最高理想还是源源不断的把这些人输入社会,使他们变为正常的社会人。”

  自2006年“雨露社区”建立以来,重拾生活信心走出社区回归社会的戒毒康复人员已经有1300多人。这些人员分别掌握了一种或多种工作技能,其中约500人还取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保障回归社会后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随着戒毒康复人员对“雨露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这种模式在禁吸戒毒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逐步显现,红河州已整合全州戒毒资源,全面推动“雨露社区”建设。同时,“雨露社区”的成功实践也为中国建设戒毒康复场所、深化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自2006年中国禁毒部门提出戒毒康复场所建设以来,政府已累计投入资金4.2亿元人民币,建成了包括“雨露社区”在内的25个戒毒康复场所,累计安置戒毒康复人员7000余人。中国公安部禁毒局官员李晓表示,当前,全国各地要大力推广“雨露社区”的经验,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摸索符合本地的戒毒康复模式。李晓说:“我们要大力推广开远经验,推动戒毒康复场所建设,进一步扩大安置规模,力争推出更过的像开远雨露社区这样的戒毒康复场所。”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