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级教师建议中学生自学经典 叹经典文章被撤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0日00:37  红网

  红网长沙9月9日讯(记者 董雷 实习生 胡小艳)各地中学语文教材大换血,某些经典文章被撤换掉,引来网友一片热议,有网友直指“鲁迅大撤退”,究竟该不该、好不好?记者邀请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初中高级教师张海蛟老师、高中高级教师周红老师与您共同探讨。

  教改:更贴近生活、陶冶性情

  本次教材改革中,一大特色就是将一批经典文章“拿下”,如鲁迅的《阿Q正传》、《药》等等。很多网友认为教材删掉了一些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文章,这是教改的一大进步,张老师也赞同这一点。

  他说:“教改其实凸显了两大教学理念:一、贴近生活,二、陶冶性情。贴近生活的文章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语文教育的教育性讲,则更加有利于陶冶情操。”

  感慨:经典文章被删“非常可惜”

  然而,作为多年教龄的语文高级教师,张、周二人对经典文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自然更为深刻。对于经典文章被删,虽然有进步的一面,但二人也不禁感慨非常可惜。

  “经典的文学作品经过了时代的检验,有些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学符号,它们的文学美和思想的深刻性都是其他文学作品难以比拟的。”正如很多网友一样,周老师对某些文章的删掉表示非常可惜,“像《阿Q正传》等鲁迅的文章其实具有非常深刻的启发性,能够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上的性格弱点,对个人和群体都是非常有益的。”

  张老师则对删掉的某些经典文章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像《病梅馆记》教会的是人们要有正确的审美观,而像《雷雨》,这篇文章的三一律的写作手法十分严谨,其他文学作品达不到这个水平”。删掉这些文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学教育。

   建议:中学生们自学经典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教材到底应该怎么改?张老师认为教材改革应该保持经典文章相当的比例,并且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他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首先是因为经典的文学作品语言具有规范性,其次是思想具有深刻性,能够更好地实现文道统一,再次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上,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周老师则认为,语文课文的选择要考虑到文学的继承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像鲁迅的《药》等文章其实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学生学完以后印象也非常深刻。

  两位老师一致建议,广大中学生对于那些被删掉了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以自己自学,去领悟其中的经典。同时,老师们在新教材的使用上应该注意正确引导学生。

稿源:红网 作者:董雷 胡小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