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三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昨日在兰召开 200余国内外专家共话“干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0日01:56  兰州晨报

  本报讯(记者李林娜 通讯员 倪永强 王德民)9月9日,第三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ISACS)在兰州召开,来自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13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针对干旱灾害及其影响对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干旱气候预报预测与诊断分析、干旱灾害监测与评估技术等多个研究领域展开深入研讨。

  专家、学者们认为,人类社会正在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需要采取切实的共同行动开展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强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增进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加拿大萨省大学John Pomeroy教授、韩国APEC组织的R.H. Kripalani博士等国际知名科学家在大会上分别作了学术报告,对全球水循环变化与中国的干旱问题、中国西北地区甘肃西部的石羊河上游凉州绿洲长期自我维持的植被管理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据悉,本届国际会议还将首次进行优秀学术报告评选,以表彰科学家在干旱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突出贡献,同时凝练干旱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及科研项目,进一步凸显该项国际会议的影响力。

  专家精彩报告摘登

  国家气候中心院士丁一汇:

  中国水资源面临全球水循环影响挑战

  观测和理论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水循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关键之一是在占全球面积70%的海洋上,蒸发量在增加,从而导致更强的降水和更多的干旱发生,特别是近30年干旱明显加剧。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北方干旱面积扩大迅速,尤其在黄河和海河流域,从1970年代末以前,主要雨带由华北地区逐渐南移到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使北方出现了长达30多年的长期干旱,而南方暴雨、洪水频繁发生。为此,如何减缓和适应未来水循环带来的可能负面影响,是未来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一个重大挑战。

  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博士 Charles P-A Bourque:

  水汽交换减少导致凉州绿洲含水减少

  在中国西北地区,绿洲面积只占5%,但却养育着当地95%的人口。位于祁连山山麓的石羊河上游凉州绿洲90%的水补给来自于祁连山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由于陆面和大气之间水汽交换减少,以致祁连山区对流降水减弱并使得降水向海拔高的地区移动,最终导致凉州绿洲土壤含水量减少。绿洲自我维持的反馈机制就是提高绿洲影响因素链的自我维持和长期的平衡稳定。

  本报记者 李林娜 整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