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短文的妙处

  尽管还没到“但觉新来懒上楼”的可敬年龄,对一脸严肃的高头讲章、学术论文的兴致却减少很多。近年来被许多味道堪比嚼蜡的法学专著、既不学也无术的长篇论文弄得头脑混混沌沌,再看到时,心里竟会有一点妊娠反应———呕不出来的难过。尤其是在溽暑或者严寒天气,读书看文,需要找点好消化的著作和文章,便拿短文来过眼。

  短文难于藏拙,妙处全在一个短字。巴掌大的一篇文章,有没有一点真知灼见,读来洞若观火。要知道,有知识无见识,有意见无创见,正是时下法学者的写照,看到他们三天两头就分赐苍生、恩颁宇内一部大书、几篇宏论,发觉字数黑压压、密麻麻的就是比较容易蒙混,不大会被看出真痴拙见和麒麟皮下的马脚,也易于博得芸芸众生起敬起畏。至于将翻译过来的资料来个一勺烩,搞些编译式论著,更是讨巧得很,足够让后生小子“习惯性引用”了,真是漪欤盛哉,值得申请法官大签其佩服令。不过,抖落泛滥的资料、庸俗的套话,可就再剩不下啥,但谁要是搞明白这一点,却已经花了许多冤枉时间和宝贵精力。倒是短文比较不像为谋财害命来的,就因为这个,杂文随笔作者就值得被记个人三等功。

  别看杂文随笔短如兔尾,写得精妙并不容易。要是仅看字数,短文当然好写,手快者可以让你立等可取;但要真的好,没点慧心,少些才气,是不行的。有的话题本来不错,读来却如隔靴搔痒,这对于杂文随笔来说可谓不幸。

  余光中解释“痒”,有一段妙文,读来但觉心里一阵阵痒,云:“痒原是一种生理现象,其感觉介于舒服和难过之间,搔到了,那真是难以形容的舒服;搔不到,依然只是难过。有些话,自己说不出,别人又说不中,便成为心痒难搔。作家虽多,奈何搔来搔去,总似乎隔着一层厚皮靴子,木愣愣地,怪不着力。今日中国的文化界,痒得很像一只资深的香港脚,可惜大半的文化人,误把厚皮靴子当成那只脚。结果搔者自搔,痒者自痒。真要搔到痒处,必须把那双不痛不痒的厚皮靴子直截了当地当众脱下来,然后直抓那皮肤。”

  不过,若要“直抓那皮肤”,有时难免要发些不合时宜之论。我读东坡逸事,最爱这一段: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朝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

  朝云果然不愧东坡知己。不过,以东坡之诙谐幽默,善于在高朋逸友间化解矛盾制造和谐,写林语堂式的文章可以,写匕首投枪式的文章,还须鲁迅这种绍兴师爷般的刀笔才行。东坡一肚子的不合时宜,笔下倒不怎么冒天下之大不韪,毕竟是聪明人。

  不过,这些不过豆棚闲话而已。闲来无事,一时想到,拉拉杂杂写下来,絮絮叨叨说完了,也就如一缕烟消散在空中,可以搁笔披衣推门晃出去,替老婆、孩子打酱油去了。遇到突发事件,猛然间摄像机瞪视在眼前,话筒直逼到鼻尖,硬要表态的话,连谎都不用编:我是打酱油的!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