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谢师恩为何会“厚此薄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0日07:05  解放日报

  徐敏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关心教师节的,大多是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家长、学生,而大学生们很少会记挂这么个节日;通常,中小学生的家长关心如何向主课老师表达心意,副课老师一般不在考虑之中。

  教师节里“厚此薄彼”的现象由来已久。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园里,贺卡成堆、鲜花飘香,家长还会送上各色更“实惠”的礼物。相比之下,大学校园里就冷清了,一些大学教师反映,每年教师节自己也会收到贺卡,但那是学校、院系的“组织行为”,而不是来自学生的祝福。许多大学生对教师节显得淡漠,认为由班委会出面向老师表达一下问候就行了,不关自己啥事儿。不过,即便是在中小学,也有“冷热不均”现象。语、数、外主课老师可以收到许多鲜花和卡片,而音乐、美术、体育等副课老师的办公桌上就十分“干净”。

  谢师恩,为何会“厚此薄彼”?其中当然有合理因素。幼儿园、中小学老师,特别是主课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多,彼此容易建立比较深厚的感情。而大学老师通常是一学期换一个班,中小学副课老师一个人要教好几个班,可能连学生名字也记不全,学生对他们感情不深。但是,往深层次想想,“厚此薄彼”背后也有功利的影子。中小学生年纪小,学习、生活都需要老师关照,何况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主课老师“盯学业”紧不紧,直接关系到孩子考试分数的高低;再说,现在升学有各类“推优”政策,老师握有“实权”,所以平日里找机会进行感情“铺垫”是很重要的。还有排座位、选班干部之类的事,与升学比起来算不上 “大事”,可在家长眼中也很重要,也希望老师“帮忙”。所以,不少家长向老师表达谢意的背后,有许多 “实质性”期待。可大学就不一样了,学生和家长有求于老师的事情并不多,似乎没必要去拉关系。

  在教师节里,有必要重新审视教师这份职业。一杆教鞭,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终生秉烛铸民魂。一个人会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另一个人,这份神圣只有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才能充分体现。所以,学生和家长应抛开杂念,认真想想,如何真心地感谢师恩、得体地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敬意。谢师恩,最好的礼物不是物质,而是学生的点滴成长、是社会的由衷尊重。最好的方式,不是礼赠,而是真切的问候与关心。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动人事例:上海交大思政课“明星”教师施索华,善于用散文诗般的语言上课,手机24小时开着,为学生排解烦心事。教师节里,她最大的快乐是收到学生长长的短信,告诉她上思政课的感悟与收获。上海师大青年教师孙雅艳,多次到广西百色地区支教,与当地孩子结下深厚情谊。乡村孩子在孙老师的宿舍门前拾掇了一个花园,上学路上看见漂亮的野草、山花,就会采上一把,种到孙老师的花园里来。在老师眼里,这份真情是最好的礼物。

  当然,师生之间的尊重、关怀是相互的。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需要为学、为师、为人的和谐统一。教师的魅力是德才兼备的升华,来源于对学生的博大爱心、对学术的精益求精、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名利的平静淡然。构建纯净而高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