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0日07:05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李爱铭 彭德倩

  学生的课业负担能不能减下来?大学的本职,是科研还是育人?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成长通道如何规划?昨天,上海教育工作会议举行分组讨论,与会教育界人士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积极建言。

  减负要善做“加减法”

  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举了学生多元发展的三个例子。有个学生的父母是周易专家,耳濡目染之下特别喜欢研究周易,他感觉普通高中的课程无法满足自己需要,一度提出退学。学校通过拓展课程和社团活动为其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最终他考进复旦大学。另一名学生很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热心慈善。18岁生日时去献血,并签约进入骨髓捐献库。满满的社会活动并没有影响高考,进了复旦大学,还入伍到驻港部队服役。还有一名学生,物理和化学成绩非常棒,但高考非要选本来的弱科生物,因为他要全面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为日后科研打好基础。

  “这些学生负担重不重?由于他们在自己的爱好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肯定要比一般同学累。但是也因为喜欢,他们不会觉得负担重。”杨振峰由此提出,减负,就是要削减不必要的操练负担,增加孩子发展自己多元特长的时间。

  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说,什么叫负担?喜欢的肯定不是负担。只有推动学生多元发展、鼓励兴趣,才能从根本上减负。还有专家建议,多元化发展,一定要纳入招生评价体系,否则所有改革只是空想。他建议,降低考试难度,只考察基本要求,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当前大学美术专业招生,不同高校对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比重要求各不相同,大学可以选择到合适的人才,学生可以依据专长选择匹配的学校,这种“加减法”皆大欢喜。

  大学要回归育人本职

  大学是育人第一,还是科研首位?高等教育要回归育人本源,成为许多与会专家的共识。

  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也参与人大工作,倾听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呼声。他深有感触:“现在越来越多高中毕业生到国外去读书,这是我们的问题。” 过去常说大学有三大功能: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些年,不少学校投入相当大精力搞学科建设、搞科研,还规定一级学科要有几个、博士点有几个、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有几篇……这些不是不需要,但是绝不能因此淡化了教书育人这件“分内事”。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认为,提升教育质量,不是一家之事,也不是“差钱”的事。政府、学校,乃至全社会都需摈弃浮躁,沉下心来。高校更应担起责任,先不急着要经费要政策,而应从自身角度找问题。“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育水平有目共睹,而恰恰一分钱经费都没有。这值得我们深思。”

  外来务工者子女需有成长通道

  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上海接纳了42万名外来务工者子女进行免费义务教育。他们的成长通道,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浦东新区教育局局长曹锡康提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要创新制度提供保障。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浦东新区前几年在全市率先探索农民工子女学校申办民办学校工作。对这些学校,政府不仅进行补贴,而且专款改善办学条件,在评优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

  东辉职校李文亮校长认为,让外来务工者子女拥有一技之长,是帮助其成长并融入的方式之一。东辉职校在热门专业招收2个班的农民工子女,不少孩子表现不错。今年,全市共有50所中职校202个专业招收4400多名农民工子女就读,这些学生均享受本市中职校学生的资助政策。据了解,本市还将进一步探索中高职贯通模式,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成长通道。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