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口红利的结束应是国民福利的回归

  由全国政协举办的“21世纪论坛”召开主题为“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化化老年危机为老年红利”的专题研讨会上指出,2015年劳动人口将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加速上升一直要到2039年。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

  人口红利的消失几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经济程度的发达带来的“副作用”,即是男女结婚生育年龄的普遍推迟,再加上基于国情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下一代”数量减少。而国民个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又带来老龄化人口递增,因此“30年后两劳力养1个老人”成为可以想见的结果。

  人口红利的结束并不可怕,但相应的国民福利回归应当尽早提上议事日程,2009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试点将在“十一”前启动。而这,在湖南长沙等地今年已变成了现实。

  国家养老金的设置,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如果说市场天然追求效率,社会政策则天然追求公平。这种公平性意味着,社会福利作为国家对公民的应尽义务,国家必须承认所有公民在充分享有社会福利保障上的权利,没有理由将一部分人排除在外。

  而对于农民工的社保缴纳问题同样需要继续完善。这需要个人缴费支撑的个人账户做实,以及对企业履行为农民工交纳社保义务的监管力度增加,对包括《劳动合同法》在内的相关法规必须在日常执法中一丝不苟地执行到位。这一重大命题还牵涉到流动人口的社保一体化,社保如何突破现有的区域性壁垒,逐渐从全省自由转移到全国自由转移,也需要政策设计重大突破。

  人口红利的结束应是国民福利的回归,这还意味着国民收入的持续性增加与不合理负担的减少——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工资集体协商以及背后的工会组织改革,其实都是在为民众获得与企业博弈过程中的“赋权”;而对包括个税起征点提高、对以家庭为单位的个税交纳等全民关注的制度性改革,又需要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税收政策发挥更多的权力监督作用,尽快扭转民众“纳税不少、公共服务享受太少”的不平等局面。

  只有当福利制度是普惠的,是面向所有公民的,才真正具备了社会政策的公平性原则和基本内涵。一系列有关养老政策的重大调整,指向的是公民权利的平等、国家责任的全面履行,它必将对社会文化的变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国家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也是社会进步的方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