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需要更多的“曼荼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0日15:08  新民晚报

  撰文 沈红 李灵

  佘山脚下的中凯曼荼园,成了上海建筑在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的“意外”惊喜——在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杂志《Domus》主办的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开幕主题论坛上,这个来自上海的别墅建筑作品震撼论坛现场每一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

  对于中凯曼荼园的声名鹊起,一位在上海房地产界极具知名度的业内专家表示并不意外:“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乏一夜成名的优秀作品。但像中凯曼荼园这样,不管在国内建筑领域还是在国际顶尖建筑艺术舞台都能成为关注焦点的作品却极为少见——纵观上海二十余年的房地产发展史,能够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这种级别的世界艺术舞台上闪耀光芒的上海建筑,中凯曼荼园是第一个。”

  上海呼唤契合城市气质的原创建筑

  “在上海过去的百年岁月,曾经涌现过很多优秀的建筑作品。比如融汇了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外滩万国建筑群;比如整体建筑采用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圆内方的内在结构又暗合中国‘天圆地方’传统理念的1933老场坊;比如丁香花园、马勒别墅等花园洋房建筑……,这些如今都已成为承载上海百年记忆的经典作品。”一熟知上海建筑发展历程的专家在与笔者交流时表示,“这些建筑深度契合了上海融汇东西、海纳百川的城市气质,所以得以传世至今。”

  但如今,这样的建筑却越来越少了。在上海房地产发展的最初二十余年里,很多开发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片面的追求开发速度,热衷于建筑的“拷贝抄袭”,而忽视融合创新。于是,在这个城市的房地产版图上,到处都能看到“拿来主义”的影子,欧陆季风未去,北美风暴已呼啸而来。只要购房者看着欢喜、掏钱爽快,类似于“北欧别墅瘦长狭窄的窗户是为了适应北欧寒冷的气候,我们原版引进,作用何在?”的问题,开发商们是不会去思考的。

  “的确,国际化的上海需要国际化的建筑,但是如果将国外的建筑原模原样的移植过来,这其实是和这座城市文化气质相背离的。在这方面,中凯曼荼园就做得很好,中凯集团不仅邀请了国际建筑设计师来对项目进行设计,同时还要求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居住文化,在融汇中西、兼收并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了符合时代演变和城市发展需求的原创作品。”上述专家指出,中凯曼荼园顺应了上海对于新时代建筑的呼唤。

  中凯曼荼园,

  一个新时代的启幕者?

  “一直以为,把居住产品当成艺术品来做是一件曲高和寡的事情,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却没想到,中凯曼荼园不仅在市场造成了巨大反响,而且还为上海带来了国际声誉。”一位开发企业的负责人在参观完曼荼园后不无感慨地表示,非常佩服中凯集团决策者“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略,“他们做了我们想做而没做的事情,为未来中国房地产走精品开发之路做出了好的榜样。”

  上述观点得到了众多专业人士的一致认可,“中国房地产在走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开始面临产品开发由粗犷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的必然选择,像曼荼园这样,在吸收中外建筑精华基础上进行创新,走艺术精品开发之路、建百年建筑必将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