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尊重科学是国民接受疫苗接种的前提和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1日00:41  红网

  每个成人都经历过各种类型的免疫疫苗接种,为的是预防日后出现传染疾病,保证身体的健康。比较完善的疫苗接种制度和保障体系,体现了国家对于国民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保证了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期卫生部部署了今年9月11日—20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一次以8月龄—4周岁儿童为主要接种对象的麻疹强化免疫活动。“记者获悉,这次虽非强制执行,但监测很严。‘不去接种可能影响孩子将来升学’”。(《21经济报道》9月10日报道)

  应该说,国家已经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疾病预防体系,包括有了制度性的保障体系,尤其是在一些以往长期影响人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足够的保障。

  在出现突发性传染性病情时,采取应急的举措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但是,尊重科学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是基本、必要的要求,更是对人民生命及健康负责的必然要求。在疫苗接种一事上,国家长期以来也是按照这个要求做的,并且在不断地取得进步。

  不过,从该报道显示的情况看,卫生部门此次“非强制性”疫苗接种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尤其在对“科学”的认识、态度上存在问题,采取的做法也似乎与“科学”的要求相距甚远,对“科学”的尊重显然不够。

  其一,对疫情的判断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数据与结论自相矛盾。

  一方面,“在9月1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郝阳一方面称,2009年全国报告麻疹病例5.2万例,比2008年下降了60.1%;今年1—6月份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17%,‘麻疹疫情得到显著控制’,麻疹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量也明显减少”。这说明就全国范围看,麻疹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疫情控制的工作是有效的,不一定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疫苗接种。

  另一方面,虽然“今年以来部分省份‘麻疹疫情明显回升’,尤其是原来一些发病率较低的省份,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但上述两种说法均没有数据支持,外界很难判断国内目前是否存在大规模的麻疹疫情,或潜在这种风险”。而且,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王月丹博士告诉记者,“公开资料显示,河北省近四年来抽查的血清抗体阳性率都在99%以上,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从上述两个方面看,要化解公众的质疑,就需要公开有关的数据,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其二,疫情判断缺乏足够、有力的证据。

  上述数据已经说明卫生部门对疫情的判断是存在缺陷的,最起码是没有完整的科学数据和分析支撑。同时,如果没有对当前某些地区的病毒及疫情做科学、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尤其是没有做科学的病毒、病理鉴定,没有明确的鉴定结论,采取全面性的举措是不科学的。

  其三,对疫情的发展与疫苗的适用性没有做出新的科学鉴定。

  文中提到,当前仍然沿用已经有44年历史的疫苗,但对病毒可能发生的变异却没有做出说明和判断。事实上,不但病毒有可能变异,人体自身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对两者及两者的病理关系做出科学的认定,贸然进行接种,是否会出现意外甚至是我们无法预想的结果呢?说轻一点,这是不按科学规律做事,说重一点,是否是对人民不负责呢?

  其四,信守世卫承诺不等于忙从。

  既然是世卫组织的成员,按理当然要信守对世卫的承诺。但信守承诺更需要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客观问题客观分析客观处理。不讲条件、不看实际、不讲国家法律的信守承诺,那是糊涂蛋。而且,世卫组织应该是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生命、尊重实际的组织,侵害生命不是它们的本意和目的。

  从以上分析看出,“根据卫生部制订的方案,目标儿童无论既往有无麻疹疫苗免疫史都必须接种”,这种举措没有足够的科学论证支持。不能妄加判定有关人是否不尊重人民的生命和身体健康,但最起码缺乏足够的科学态度,没有敬畏科学的意识,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就算是好心,也可能会办坏事、办砸事。

  还需要指出的是,既然不是强制接种,就需要尊重公民的自主选择,又为何“不去接种可能影响孩子将来升学”?而且,“从理论上说,接种次数越多越容易产生抗药性,自身患上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而,对于已经接受过疫苗接种的儿童来说,就需要更加慎重才行,以免带来副作用。

  因此,笔者赞同王月丹的观点,“即使为了避免大规模疫情的风险而强化免疫,比较稳妥的做法应该是先进行调查,根据流行病学的有关操作规范,科学确定采样的范围和数量,依据所采血清样本的抗体阳性率,再作出判断是否及如何采取强化免疫。”

稿源:红网 作者:谌毅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