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她成为了文化创新的开路先锋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儿童,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作为新世纪原创儿童文学发行量最大的作家,杨红樱获誉“改写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杨红樱的创作实践体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儿童文学观念的根本转变,成为了新世纪文化创新的开路先锋。“杨红樱现象”引起全社会热议,让我们看到文化发展的实质和根本,就在于文化创新。

  创新的精神

  写真实而自然的孩子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杨红樱在近30年的文学创作中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但能够立得住、留得下的文学形象却为数不多,如稻草人、大林和小林、神笔马良、宝葫芦等,多年来国人耳熟能详的更多是安徒生、格林童话、《哈利·波特》,但随着杨红樱的出现,马小跳、笑猫等等一个个鲜活、亲切、充满“孩子味儿”的经典人物形象赢得了孩子们的广泛喜爱和认同,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文学形象。

  杨红樱这样描述自己笔下的“坏小子”:“也许他们的成绩不是那么好,也许他们不是那么听话,但是,他们是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有情有义、容易感动、爱憎分明、表里如一的孩子。”在她看来,“小大人”丁文涛是一个格式化的孩子,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但“成熟得让人怀疑这孩子到底有没有童年”。而马小跳则是个“淘气包”,虽然有缺点,却是真实和自然的,是“真正的孩子”。这样的创新精神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也是这种创新精神,使她的作品彻底突破了我们儿童文学中长期存在的“小大人”的模式,塑造出一批贴近时代、贴近当今校园生活的栩栩如生的崭新人物形象,受到广大学生的高度认同和热烈追捧。

  以杨红樱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在儿童文学上的创新探索,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儿童的“革命性的变革”。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泉根就评价说,杨红樱创作中体现的“以儿童为主体”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儿童文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他说:“将儿童文学从以成人意志、成人功利目的论为中心转移到以儿童为中心,贴近儿童,走向儿童,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他认为,以杨红樱为代表的“走向儿童”的创作理念,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增强了作家的使命意识、人文担当与社会责任感。

  创新的关键

  坚守儿童本位,蹲下来写作

  杨红樱成名后,其作品迅速引起了跟风潮,然而文字可以简单模仿,创新精神却不能单纯复制。明天出版社《笑猫日记》责编徐迪南说:“他们不会明白,杨老师的童书,是构筑起了与孩子们之间的那种温暖的生命关联。”

  创新源于社会实践。经过多年探索,杨红樱积累了众多童年文学创作的新鲜经验,概括为:要有好看的故事、有记得住的人物形象、看了能让人感动。王泉根认为,杨红樱的秘诀在于以“蹲下来”写作的姿态“破解童心”:“儿童文学是一门浅语的艺术”,把一个故事写得低龄儿童都能看得懂并且着迷,这是一种更高级的创作技巧。同时,从整体上看,杨红樱童年文学的创作基调阳光、健朗,作品风格幽默、晓畅,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恰到好处地融合易于为孩子们理解接受的立人、做事、为学的人生道理。这些都是童年文学创作的高明手法。而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是要通过艺术的形象化途径,在下一代心里打下坚实的人之为人的人性基础。杨红樱的童年文学正是努力践行这一美学目的的倾心之作。“她坚守了先进的、科学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儿童观’,把握了如何从社会责任、文化担当、职业道德等角度,将文质俱美、深受儿童喜欢的读物奉献给孩子们,肩负起了一名时代的儿童文学家所理应肩负起的神圣使命。”

  创新的秘诀

  映射儿童生活与心理现实

  有人声称杨红樱的畅销仅仅是“商业化的畅销”,但正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郑重所指出:“在职业的出版人看来,如果作品不具备内在的特质,即使花十倍以上的推广力量,也不可能获得畅销;即使内容尚可的作品,在推广上不惜血本可让其畅销三五月,但绝不可能像杨红樱作品那样,畅销三五年甚至一个年代。”“杨红樱现象”深刻地改变了国内儿童文学评价体系,她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并开创建立了“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郑重认为:“杨红樱的作品之所以畅销不衰,是因为其在这三个维度上都较为优秀,尤其是在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两个维度上。”

  “好像有一条暗暗的通道,你可以通到我们那儿去,我们可以通到你这儿来。”这是杨红樱的作品带给孩子们的阅读感受。正是因为她的作品尊重孩子的天性,构筑了孩子理想的天国,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力量,所以得到孩子的喜爱,也得到很多家长、老师的激情阅读,以期能从中寻找到通往孩子心里的密径。郑重表示,杨红樱的系列作品重在映射当代功利主义教育背景下儿童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深情呼唤张扬孩子的天性,舒展童心、童趣,探析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之间的隔膜、误区,倡导理解、沟通,让孩子拥有健康、和谐、完美的童年。“可以说,杨红樱作品巧妙地融合了西方近现代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先进理念,堪称‘作家中的儿童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报记者 卫昕

  杨红樱对成都文化产业意味着什么

  □程锦坪

  杨红樱,一个文化创新的先锋人物,其作品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创出了民族文化品牌,不仅弘扬了社会主义价值观,而且走出国门,传播了中华文化。如何开发挖掘杨红樱作品的更深内涵,创造更多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这也为成都文化产业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和遐想的空间。

  首先,开发杨红樱的作品,不仅是商业价值的延伸,也是文化价值的延伸。杨红樱的作品可谓艺术含金量、文化含金量、市场含金量三者统一,有职业出版人分析,“如果作品不具备内在的特质,即使花十倍以上的推广力量,也不可能获得畅销;即使内容尚可的作品,在推广上不惜血本可让其畅销三五月,但绝不可能像杨红樱作品那样,长期畅销。”由此可见其内在品质一斑。事实上,杨红樱创作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也得到了中央文明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杨红樱本人也被中央文明办聘请为首位特邀青少年作家。

  其次,在中国经济崛起的今天,更需要软实力的提升,而杨红樱作品具备了走向国际的实力,是展现中国软实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据国内书业权威调查机构开卷公司最近10年对少儿图书的一组销售监控数据,2004年之前,该榜单销量冠军位置都是国外作家所占据,杨红樱自2003年进入前十名,2004年冲冠并保持至今。杨红樱的作品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图书,2007年被美国哈珀·柯林斯集团以高额版税购走了全球发行的多语种版权,其8种图书的英文版已在英国和美国同步上市;德国艾阁蒙集团也购买了杨红樱的长篇童话系列《笑猫日记》的德语版权。

  第三,对杨红樱作品的资源利用率目前还远远不够,其文化产业链上还有大段空白,这为成都文化产业提出了课题,也预留了空间。目前,围绕杨红樱作品的产业开发主要是横向的,即由图书向戏剧延展,2006年,成都市少儿艺术剧团与杨红樱联手推出全国第一部“马小跳”舞台剧《巨人的城堡》,在全国巡演53场。2009年,又推出“马小跳”系列舞台剧之《寻找大熊猫》,并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动,同时推广成都的“熊猫文化”。而且,该剧还将目标瞄准了国内儿童剧很少涉及的国际演出市场,策划展开世界巡演,探望“旅居”海外的大熊猫。

  那么,如何就其作品开发一条文化产业链?为“马小跳”、“笑猫”书写一段商业传奇?从国外经验看,英国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创造商业奇迹之后,一本书带动一条文化产业链的传奇在全球不断上演,在国内,“杜拉拉”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据说杜拉拉产业链如果拉长,将能够创造至少10个亿的商业价值。

  成都是有能力对杨红樱作品进行进一步挖掘的。一个文化产品的价值链究竟能延伸到多长,商业价值能提升到多高?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文化产品的制度设计、人才资源以及市场环境。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是成都市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猛,制度构架也越来越完备,一是对版权越来越重视,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在国外,正是有了艺术授权才能开发衍生产品,比如“小熊维尼”每年在全球能卖出60亿美元的延伸产品,迪士尼产品仅在中国每年就能收入两百亿元人民币。二是对资本的重视,今年5月,成都文化产业交易所成立,这也让文化与资本之间有了有效通道。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