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消费2美元算中产阶层

  亚洲开发银行在近期出版的年度刊物《2010亚太地区关键指标》的特别章节“亚洲中产阶级的崛起”中提及,亚洲发展中国家迅速扩大的中产阶层很可能取代美国和欧洲扮演的全球主要消费者的传统角色。此报告一经发布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来一片质疑之声。为此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亚行报告起草者及国内权威专家。

  “中产阶层”

  标准是如何产生的?

  报告对亚洲中产阶层的定义为:每天消费在2美元至20美元之间的人群。根据这个定义,2008年亚洲中产阶层从1990年占总人口的21%增至56%,接近19亿人;而中国的中产阶层在绝对规模上大于其他国家。

  对此不少人提出质疑,认为中国已经进入“高物价时代”,人均每天消费2美元只能维持温饱,谈何中产阶层。有人估算,根据亚行报告提出的标准,就绝对数量而言,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已达约8.17亿。

  对于这些质疑声,研究报告的负责人亚行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布鲁克斯10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将文中提及的群体称为“中等收入人群”应该更为确切。因为对于中产阶层的定义不仅局限于收入水平,还包括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地位、耐用品消费、教育领域投资等。

  中国人均收入

  世界排名落后

  当被问及用“日均消费2美元至20美元”来定义中等收入人群是否合乎中国国情时布鲁克斯说,这一标准是根据整个亚洲地区状况制订的,并非仅根据中国,而且这一标准也适用于亚洲以外的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他指出,在亚洲以及亚洲以外的诸多发展中经济体中,仍有很多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其消费能力与中国相比差距很大。在这些经济体中,2美元的日均消费对多数人而言还只是难以实现的梦想。布鲁克斯就此强调,在当今中国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向每天消费4美元至10美元的群体迈进。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指出,一方面要看到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增长很快,但不能忽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仍有数量庞大低收入群体的事实。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人均收入在全球排名仅为124位。作为反映各国居民财富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人均GDP也不足日本的十分之一。而从经济结构来看,我国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仍然较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的重中之重。

  此外,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加大,贫富悬殊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另一突出问题。

  加大改革

  向“橄榄形”社会迈进

  专家认为,造成我国贫富差距拉大有城乡、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此外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生活无法实现基本保障,如果不能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将威胁社会的稳定性。

  对此布鲁克斯也表示,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相对其他发达国家仍然较低,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生活无法实现基本保障。相对于城市居民,很多农村人口享有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而且长期在城市从事建设和服务等行业的农民工也是同工而得不到同等的保障。

  如何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保持强大的中等收入人群至关重要。但中国的社会结构远非理想中的“橄榄形”。解决这其中存在的收入差距大、贫困人口多、消费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亟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专家们指出,任何改革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