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传奇黄永玉(2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2日12:10  深圳晚报

  

传奇黄永玉(26)

  李辉 著】

  上期回放:

  对1962年新三毛的批判,则是欲置张乐平于死地而后快的致命一击。

  “文革”初期风云迭起之时,有两位艺术大师,尽管已经逝世,同样也被推到了历史前台接受讨伐。美术界齐白石是1957年去世的,戏剧界梅兰芳是1961年去世的。

  齐白石成为讨伐对象,是在1967年5月。对齐白石的讨伐首先侧重于政治鞭挞和人格贬斥,进而,齐白石作品所体现的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韵味,也成了所谓“有闲阶级”的“点缀品”。譬如,一篇文章以下面文字评点齐白石的《荷乡清暑》:

  《荷乡清暑》是士大夫在开满荷花的池园里赏荷、沉缅于闲情逸致、反映齐白石腐朽寄生生活的黑画;苏修点中此画,大肆订货。《大寿图》则是宣扬封建迷信的四旧毒草,三年自然灾害时竟成了“可以作为祝寿的礼品”。这种“全民文艺”的出版物究竟为谁服务,不是一目了然了吗?至于那些不题字和诗的花卉草虫鱼虾作品,则是齐白石寄生生活写照,更是有闲阶级消闲生活的点缀品。(《反动画家齐白石及其作品的反动性》,载《撕开臭权威画皮(3)》)

  在这几种小报中,文章最为集中、资料最齐全的是第五种——《打倒齐白石》专辑。书上未注明出版时间,似应在讨伐齐白石高潮掀起之后,即1967年秋冬之际。

  除文章外,还刊有《打倒齐白石》漫画一组,共21幅。 在“这是为地主画家齐白石树碑立传的黑画”一节中,选发了三幅画家所创作的齐白石画像。其中第一幅为黄永玉1953年创作的套色木刻作品(这里发表时为黑白)。

  黄永玉1952年从香港来到北京定居后,与李可染一家同住在大雅宝胡同的一座大院里,往来密切。经李可染引见,1953年,黄永玉得以多次拜访齐白石,并获允许,为之创作一幅肖像木刻。作品完成,在荣宝斋彩色印拓后,黄永玉约上齐白石的几位弟子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及郑可一起,将作品送至老人家中。画面上,老人斜倚床榻,面容饱满丰润,神情自然、平静而从容,显出黄永玉对齐白石的敬重和理解,也表现出作者刀法之细腻而沉稳,颇见其功力。齐白石看后颇为欣赏,兴致勃勃地为黄永玉在作品上题写:“齐白石像永玉刻又倩白石老人加题年九十四矣。”这幅经齐白石题写的彩色肖像木刻,黄永玉珍藏至今,悬挂在卧室里。

  不过,当年黄永玉的这幅作品作为“毒草”发表时,被狠狠地画上了一个大黑叉。读此批判专辑,另有一处同样让我特别感兴趣,即同样作为“毒草”转发自苏联报刊的文章《保卫画家齐白石》。为转发此文,专辑特地在前面发表了一篇火药味极为浓烈的檄文《苍蝇的抽泣 可悲的哀鸣——驳苏修〈苏维埃文化报〉的〈保卫画家齐白石〉一文》。

  《保卫画家齐白石》的作者为阿·吉士可夫,文章发表于《苏维埃文化报》1967年6月8日,由中国美术研究所文革小组翻译。感谢当年的无名译者,也感谢批判专辑的编选者,在众口一词的日子里,以“附毒文”的方式,让人们听到了来自异域的不同声音,更以此而为美术史留下了珍贵资料。

  《苏维埃文化报》在发表吉士可夫的文章时,加了这样一段编者按语:

  不久前,江青否定了全世界著名的中国画家齐白石的创作。据报纸报导,江青声称说,她已研究了好几年齐白石的画,认为齐的作品是不值得那样印刷出版的。去年秋天,齐白石的作品从画廊里拆除,许多复制品也从公众场合摘了下来。北京郊区齐白石墓地上的碑石被推倒,并且写上侮辱性的字样。

  江青质问:“是谁把齐白石封为‘艺术大师’的?”今天我们发表一篇叙述这位伟大的中国画家的文章。

  从行文看,作者吉士可夫是一位深谙中国文学和艺术的专家,对齐白石的生平和创作了如指掌,其艺术分析和历史评价也颇为确当。

  中国的艺术大师,毕竟没被忘记,毕竟有人为之辩诬,虽然是在远方的莫斯科。这也可算是不幸中齐白石之万幸。既然连齐白石也未能逃脱被讨伐的命运,其他一些国画家的遭际也就不难想象了。于是,中国画一时间名家跌落,落叶翻飞。

  下期预告:

  林风眠是另一位被江青点过名的画家,不过,既没有发现关于他的批判专号,更没有发现单篇批判文章。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