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村消失·季羡林·红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2日13:3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张 弘

  逛书店

  中国的农村会消失吗?这是青年学者爱新觉罗·蔚然在《粮民》(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发出的沉重疑问,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发展滞后、农民生活艰难。但是,有多少人能真切地感知边远地区的贫困之深,尤其是这种贫困对于具体个人的意义?作为中国“万村行”计划的启动者和实践者,蔚然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深入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农村进行考察,走访了上千户村民,记下百万余字的考察日记,拍摄了近万张实景照片,最终形成了本书。作者再现了一个个真实的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农村金融的混乱,新农村建设的流于“形式”……这本书所记录的真实中国农村的贫困,远远超出了我们从一般媒体上所接受的资讯,甚至超出了普通城市居民或富裕地区民众的想象。

  蔚然通过个体式的调查访问记录,关注制度困境中具体个人的命运,并将所见所闻以口语式的语言加以展现,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正是这些最朴素却最真实的故事,让读者切实感觉到农民的孤独无助和中国农村在城市化大潮中即将消失的危险。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在嘶喊:中国农村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对于“中国农村会消失吗”的问题,蔚然并没有给出最后的结论。而蔚然通过《粮民》所发出的这个世纪叩问,却值得我们去追寻和解答。

  从2008年10月起,季羡林在近十个月的时间里口述录音七十五次,《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是季羡林最后的学术助手蔡德贵在这些录音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口述史从季羡林的求学经历、家庭生活、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回溯季老的百年人生,还涉及了胡适、冯友兰、丁玲等一代文化名人的传奇经历。由于口述史的性质,书中对人对事的评价如沈从文与丁玲的关系,胡适想当总统等,与学者的专业研究颇多抵牾,因此阅读时需要注意———毕竟,有些事季老并非亲历者,也未下工夫搜集资料进行细致的研究。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让相关图书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蒋勋新说红楼梦》(上海三联书店)一书举办了发布会,作者为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美学家。这套书一共八本,此次发布的是第一本,其他的将陆续与读者见面。近日,草根学者蒋国震的《真假红楼梦———揭秘皇城大观园》(北方文艺出版社)面世。作者指出,《红楼梦》的作者并非曹雪芹,而是康熙王朝曾被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从曹雪芹的身世谈起,并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诸如《昌平周志》、《枣窗闲笔》等,他还考证出大观园真正所在可能是北京昌平郑家庄。有关《红楼梦》作者以及大观园所在地的考证,这些年一直络绎不绝。在我看来,“小说的归小说,现实的归现实”可能是比较理性的态度。

  一套13种的“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湖南教育出版社)汇集了施雅风、袁隆平、黄培云等多位科学家的口述。让人最感困惑的,还是科学精神在中国扎根何其之难。近代史学者雷颐的《历史:何以至此》(陕西人民出版社),从小事情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作者所提供的历史背景对于认清现实颇有助益,其中关于清军将领杨芳以马桶、妇女溺器作为破洋人军队“妙计”的细节,让人看了既可笑,又辛酸———难道他们没有想到,洋人男女同样要拉撒?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