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港困境”从何破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2日15:06  新民晚报

  本报记者姚丽萍

  编者按上海每天产出的垃圾不断增加,作为填埋场的老港因此不堪重负。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上,低碳、环保是热门话题,台北案例、蒙特利尔案例等都展示了其他大都市垃圾处理“变废为宝”的理念与实践,给我们带来启示。

  本报今起推出《垃圾分类,我们做得到吗?》系列报道,分析上海垃圾难以减量的症结所在,推动全社会关注这一问题,并呼吁市民在生活中实行垃圾分类。

  这是老港人亲眼所见的事情:一辆白色桑塔纳开进“老港”,一会儿工夫就不见了,只留下黑乎乎的影子——原来,车子瞬间被厚厚的苍蝇覆盖!

  目前,申城中心城区垃圾日均产量高达1.2万吨。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实际处置量达每日11000吨,超过中心城区生活垃圾量的90%,已不堪重负。前段时间申城遭遇百年一见的高温,垃圾清运量更是频创新高,记者实地采访发现,“老港困境”只是城市垃圾处理的“终端反映”,真正的源头在于市民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意识仍十分欠缺。

  极限:破了又破

  记者采访发现,老港正在建设第四期处置场。上世纪90年代,老港日处置量为4500吨。2000年后,日处置量达6000吨,突破了极限。2008年,老港前三期填埋场已满负荷,停止填埋,新建成的第四期开始启用,但设计日处置量也只有4900吨。为了节地,填埋场不断“堆高作业”。老港第四期堆高极限为45米,如今垃圾堆高已达20米左右,远远望去仿佛小山。

  “20年来,上海垃圾产量逐年迅速攀升,今年全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更达20000吨,超过历史纪录。”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光亮说,生活垃圾的过快增长,已成为垃圾处置的最大负担。

  垃圾填埋的另一个大麻烦就是异味。老港异味最严重时影响大半个原南汇区,北到浦东国际机场、西至南汇野生动物园。距老港约10公里的惠南镇,是受异味影响面积最大的镇区。“垃圾增量、堆高作业,都会扩大异味飘散范围。”严光亮很无奈。

  垃圾:欲分未分

  2008年起,市容环卫部门在全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大件木质垃圾、装修垃圾、单位餐厨垃圾,以及一次性饭盒等单独收运处置,其余日常生活垃圾按不同场所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然而迄今老港并未受益。

  “作为处置终端,我们盼望垃圾早日分类。”严光亮说,垃圾不分类就不能焚烧处理,只能用传统填埋方式,结果是消耗大量土地。由于可用土地日渐捉襟见肘,甚至有人提议,把上海的垃圾运到附近海域无人岛上填埋。“如果居民生活垃圾能做到起码的干湿分离,我们就能大大减少填埋量,缓解土地紧张的困境。”严光亮说。

  部分市人大代表日前调查表明:传统的垃圾处置方式难以实现无害化:污水处理系统调节池密闭性不足,臭味外溢;垃圾在运输、装卸、填埋、渗滤液处理过程中也会分解发酵产生恶臭气体、高浓度废水,破坏水质、空气、土壤等自然环境。

  伴随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垃圾问题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彻底改善垃圾处置方式还需“全民总动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