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你所不知道的梦中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2日15:07  新京报

  

你所不知道的梦中事
外界出现刺激时,做梦人也会有所反应。所以电影中表现的“失重之梦”似乎也并非不可能。
你所不知道的梦中事
拉伯格发明的可以让人做“清醒的梦”的眼罩。
你所不知道的梦中事
电影中,柯布告诉“富二代”他正在做梦,这种情况有点类似“梦麻痹”。

  电影《盗梦空间》再次掀起观影狂潮。这部电影主要赢在口碑,很多观众都说“这是近年少见的尊重观众智力的电影”。《盗梦空间》“尊重智力”主要体现在巧妙的情节安排上,而这些情节安排又和所谓的“梦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梦中的时间会很长,梦中还会做梦,在梦中还会知道自己在做梦……这些听似有理的做梦的事儿都有科学依据吗?下面就让我们和梦境专家一起,看看那些关于梦的事哪些是事实,哪些不靠谱。

  1

  梦与非梦 “梦中梦”确有其事

  无论是两千多年前的《庄子·逍遥游》还是今天的《盗梦空间》都强调,一个人很难知道自己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中,但外人却很容易知道。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睡眠中心负责人宿长军说,通过“多导睡眠检查” 可以轻易知道受试者处在什么状态,清醒、无梦睡眠还是在做梦。做梦的时候,人的脑电图会变得杂乱无章,和清醒时很不一样。

  宿长军说,梦究竟发生在大脑的哪个部位,现在还不十分清楚,但它主要发生在脑额叶和颞叶区域。梦境内容也与脑活动的区域有关。比如研究发现,当梦中血压增高的时候,大脑中的杏仁核也会有所活动。当人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反应时,血压也会升高,而杏仁核正是掌管情感反应的,梦境中的血压升高和杏仁核的活动说明在梦中有情感反应。而当人在做有关运动的梦时,前额叶上的运动皮层会有所活动。

  那么,梦中的世界遵守现实世界的规律吗?著名科学杂志《新科学家》的编辑霍珀(Rowan Hooper)在《新科学家》网站上刊发《梦之科学》一文,提及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很多争论。确实,在梦中会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像电影中表现的,巴黎的街道折叠起来、酒店中出现失重现象……但是在梦中人的意识还是会遵循一些规律。科学家提出了一些“非正式”,也就是说不是特别具有科学严谨性的梦中规律,比如“自我满足期待规律”——在梦中你预料到什么事会发生,它就会在梦中发生;“叙事动力规律”——在梦中如果你在一个地方停留太长时间,梦就会变成不稳定,容易醒来。

  在《盗梦空间》中,还提及了梦的“通感”效果。做梦的人憋尿时,梦中就会下雨。宿长军说,外界出现冷、热、声、光等刺激时,做梦的人也会有所反应。比如当人睡觉时胸部压着东西的时候,可能会梦见胸闷。但现在科学界对“感官刺激与梦境如何互动”这个问题还不很清楚。

  “梦中做梦”是《盗梦空间》的一个重要设定。在电影中,“梦中的梦”和现实中睡觉做梦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层次更深,也更深入人的潜意识。宿长军说,有时候梦中确实可以做梦,但这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因为梦中可能出现任何事情。人只是梦见自己有“做梦这种行为”,并非真的进入了“第二层梦境”。所以,《盗梦空间》中的描述只是艺术的夸张而已。

  2

  清醒的梦 梦也可以“被控制”

  在《盗梦空间》中,盗梦者柯布在需要欺骗的对象产生怀疑时,采取了“险中求胜”的招术——告诉对方他在梦中,自己则是梦中的“保护者”。这就牵扯到“清醒的梦”(lucid dreaming)的概念,这种梦的特点就是做梦者意识到自己在梦中,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梦境。

  宿长军说,“清醒的梦”是做梦者在快速眼动(REM)睡眠的同时,又快要醒来,处于半梦半醒之间的一种状态。有时做梦者特别想醒来,却怎么也醒不过来,就会出现“清醒的梦”,术语叫“睡麻痹”。

  根据脑科学家的调查,有些人可以很自然地做这种梦,而另一些人据说可以被“激发”出这种梦。“清醒的梦”的概念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理学家拉伯格(Stephen LaBerge)推广。他还发明了一种叫“新梦想家”(NovaDreamer)的器材,让以前“不会”做“清醒的梦”的人也做上这种梦。这是一种睡眠面罩,它可以探测是否处于“REM睡眠”,并适时发出闪光,刺激人的意识,但不会把人唤醒。这样,人就进入了半梦半醒的状态。

  而霍珀则在《梦之科学》中说,最好的培养“清醒的梦”的方法是一睡觉就问自己:“我是在做梦吗?”这种习惯会自然而然地被带入梦中。狂热的电子游戏迷可能是最好的做“清醒的梦”的人,因为他们总是集中精力完成一个任务。在《盗梦空间》中,那些“盗梦者”能在梦中完成复杂的任务,比如阅读。不过,实际上大多数人无法在梦中完成这些事情,即使是在“清醒的梦”中也不可能。

  3

  梦中时间 长短不一,很难同步

  影片里有一个重要的设定,就是梦中的时间长度比清醒时长得多,现实中的一分钟,在梦中就是20分钟。如果梦中做梦,时间还会依次放大。这个设定的“科学依据”是梦中人的脑活动比清醒时更快。宿长军说,做梦的时候,人的脑电图会变得杂乱无章。脑电波的活动确实非常快,比清醒时还要快,大脑的新陈代谢相当强烈。

  科学松鼠会成员、毕业于武汉大学心理学系的张穆君表示,在梦中人的大脑确实比清醒的时候更活跃一些,脑细胞的连接更多,可能会因此觉得时间过得更慢。中国有“黄粱一梦”的故事,一觉的功夫可以梦见半辈子的荣衰。不过,在梦中并没有参照物,所以无法得出“梦中的时间是清醒时的20倍”这样的结论。

  对时间的感觉也和年龄、阅历有关。曾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让中青年和老年人都在没有表的情况下数秒计时,让他们认为数到3分钟时停止。结果中青年平均数了3分钟3秒,而老年人平均数了3分钟40秒。这说明年轻人觉得时间过得比较慢,老年人觉得时间过得比较快。所以每个人对时间的感觉并不一样,如电影中那样在“共同的梦”中实现时间的同步是很难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梦中的经历省略了中间过程,所以经历显得更多,也会产生“时间长”的感觉。

  【链接】

  让你变成“造梦师”

  在《盗梦空间》中,主人公柯布和小才女阿丽雅德妮都是出色的“造梦师”,可以在清醒时预先造出梦境。那么,我们能为自己制造出一个梦境吗?美国生理节律医疗中心的主任埃朗德(Matthew Edlund)说,可以!其实步骤也不复杂:

  1、把你自己喜欢的一个梦或一段经历用三四个句子写出来。

  2、再加上两句话,让这个梦或者经历更完美,以便创造出一个新的梦。

  3、每天用默想的方法把新创造的梦视觉化,每次1分钟。

  4、如果在梦中出现了一些你设计的线索,醒来以后记录这个梦。然后在记录下来的梦的基础上再重复前三个步骤,最后你会做出自己想要的梦。

  不过,埃朗德也指出了《盗梦空间》中的一个错误。在影片中有一个能干的“药剂师”,通过他配置的“镇静剂”,所有的人都进入了设计师设计的梦境中。但在现实生活中,镇静剂会抑制REM睡眠。也就是说,如果你服用了镇静剂,就不太容易做梦了。

  【名词解释】

  混沌界limbo

  在《盗梦空间》里,不止一次出现了“limbo”(迷失域)这个词,在使用强力镇静剂之后,如果在梦中自杀就会进入“limbo”,人的意识会永远停留在这个地方,也就是再也无法醒来。那么,什么是“limbo”呢?

  这个字出自宗教术语。基督教学者创造了limbo这个词,让生活在耶稣出生之前的人们的灵魂暂居于此,等待接受拯救。在但丁的《神曲》中,把limbo摆在地狱的最外围,荷马、苏格拉底等古圣先贤都在里面。朱维基译的《神曲·地狱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把“limbo”译成“林菩狱”。而王道乾译图尼埃尔《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一书书名中的“灵薄狱”也是limbo。在《盗梦空间》的中文字幕中,limbo被翻译成“混沌界”。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