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机器人信箱”折射中国网络问政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00:04  红网

  近日,网友在发帖诟病四川省德阳市发改委对网民回复均是一个“模样”,像是“机器人”在办公。经调查,四川省部分政府网站确实存在“市长信箱”形同虚设、注册登记难等诸多问题。除市级政府网站质量良莠不齐外,部分区、县一级基层网站互动栏目处于“休眠”状态。(9月12日《新京报》)

  印象中,有关市长信箱“风花雪月”的故事并不少见。今年年初,有网友投诉某国税局有人内外勾结偷税,但河南新乡市政府的市长信箱的回复却是“建议你直接根据有效票据与×××生活广场(一超市名)交涉”;今年6月,有媒体揭露贵阳市门户网站“市长信箱”只收“感谢信”;9月3日,有网友发帖指责巴中市“市长信箱”回复千篇一律,质疑难道都是机器人自动操作?

  科技改变生活,网络丰富生活。这种改变和丰富不仅在于信息交换传输的快捷,更在于其给人们的自由言论和表达,权利行使和监督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维度空间。市长信箱就在这样的维度空间中显示出其方便为民的姿态。但是,市长信箱并不天生就带有信息及时回复和监督核实的机制,因为很容易沦为摆设。

  如果说,市长信箱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网络问政,那么,网友发帖质疑市长信箱为“机器人信箱”就是对这种网络问政的莫大讽刺。市长信箱回复内容的官话套话、横亘在官与民之间的权力“高墙”、官场“唯上不唯下”的权力傲慢、纷扰繁复的问政程序正变相挤压着网络问政的生存空间。市民参与问政的热情渐高,遭遇权力冷落和阻挠的现实压力渐大,民意与权力对峙,热情与冷落交融,市长信箱成为“机器人信箱”也就早是意料之事。

  这就是网络问政的现实困境。相比于传统问政,网络问政是新事物,具有无法测量的生机和期望。但由于诸多现实原因,本是传统问政延伸的市长信箱却沦为全无主见和创造力的“机器人信箱”。民意的生成无法汇集,表达和参与的权利无法伸展,对政务公开透明的知情监督权也就无从谈起。

  更重要的是,如果刹不住市长信箱“成功升级”“机器人信箱”这一恶劣风气,这种徒具拙劣性的伎俩定会被其他地方权力效仿复制,网络问政的失效是小,民生民意的荒废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市长邮箱沦为“机器人信箱”看似权力失范和监督失效,其背后承载的民生民意才是我们值得把握和珍惜的元素。一方面,需要政府机构低下姿态,真诚为民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网站引起足够重视,明确权责,创新机制汇集民意;最为关键的是,政府部门要转变唯GDP至上和“唯上不唯下”的权力迷思,建立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激发政府更主动地与群众沟通、发挥出更高效能,凝练出更真民意。

  政府信箱是彰显政府执政的窗口,同时也是汇集民意的舞台。见文如见人。对于市长信箱来说,“见箱如见人”。如果市长信箱沦为“机器”,回复方式和内容沦为“生产模具”,不论民意的好与坏,不管事实的真与假,只会“摆设式”地做做样子,这样的市长信箱就只是“瞎子的眼睛”,这样的网络问政也只是“政绩的表演”,不要也罢。

稿源:红网 作者:李松林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