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意“鸡冻”背后往往是政府的“蛋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00:05  红网

  2007年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建设阳光政府、推进透明政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许多政府网站推出的“市长邮箱”,成为E时代政府与公众相互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以及方便群众办事的有效载体。然而,不管是挂在墙上的邮箱还是电子邮箱,无论白纸黑字的传统书信还是“伊妹儿”,都必须符合交流双方的彼此需求,怀有同样的热情和真诚。否则,如果像“剃头挑子一头热”,“伊妹儿”也不见得是人见人爱的。

  近日,四川一网友在四川在线发帖,诟病四川省德阳市发改委对网民回复均是一个“模样”,像是“机器人”在办公。该帖一经发出立即引起网友热议,认为有些政府网站“作秀”“不作为”,其背后暴露出执政者慵懒傲慢的官僚习气。(9月12日《新京报》)

  其实,类似的批评早已见诸舆论,市长信箱成摆设应在意料之中。

  写信被美誉为“鸿雁传书”,自古至今,亲友间、恋人间,通过“鸿雁传书”互通信息、联络感情。通常,写信是因彼此天各一方,因牵挂和思念,把深情厚谊融入字里行间;也有报喜或报丧的,喜怒哀乐之际是不会忘了远方的亲朋的,因为只有在这种关系下,书信往来才会有“见字如见人”的亲切感,产生共鸣、共勉和同喜、同悲的响应。

  虽然写信是一种常用的交流手段,但写信的对象是有选择的。在普通人际关系中,谁也不会给一个仅仅知道其地址而毫无相干的人写信,哪怕他的邮箱挂在大门口,你也不会莫名其妙地投入只言片语。也有人认为写信比面对面交流更善于表达,比如小男生给自己爱慕的小女生递纸条。这大多还是受了强烈的感情支配的,对结果的预期不会像亲友间的书信来往那么明确。因此,建立通信关系,实则是在本来就关系密切的人与人之间增加一种联系方式,而不能指望有了通信渠道就能把两个陌路人变成朋友,甚至希望彼此关照。这可能就是我们对“市长信箱”期望值上的误区,由此产生了失望。

  也许是有了网络,我们才可以在市长的信箱里投寄邮件,这可不能当作朋友间有人给你留下一个通讯地址,误以为从此可以鸿雁传书,互吐衷肠。因为“市长信箱”很大程度上还是仅满足于完成行政要求的“规定性”动作,可能原本就是一种现代化办公形式的摆设,并非真心实意。这样的“摆设”其实在官场上还不止“信箱”一种。

  联系到现实中的政府与公众关系,常常很难用平等、亲善来形容。在不少事件上,民意的喧嚣和政府的淡定往往成明显对比,甚至发生过千人下跪,政府领导无动于衷的场面,也出现过农民与乡长对话被送入监狱的新闻。更从许多地方政府对上访者的围追堵截中,让我们感到许多地方政府对民意的上达是反感和抵触的。这就奠定了一个极不平等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情绪。在这样的关系基础上,用“鸿雁传书”来沟通政府与公众关系,就有点虚无缥缈了。俗话说,见面三分情,如今一是见不上面,二是见面也没有好脸,怎么能希望一封“伊妹儿”搭起“鹊桥”,把政府与公众关系变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如果真有此等好事,不是冤死了那些千里迢迢、历尽艰辛的也无人问津的上访者?

  故此,在干部作风没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在各级官员还沉湎于“唯上不唯下”的仕途经里,在政府网站没有明确权责、创新机制,激发政府更主动地与群众沟通的现实下,市长信箱只能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

稿源:红网 作者:知风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