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秋国庆放假安排有点“晕”

  【新闻事件】

  9月7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安排的通知》。根据通知,从9月18日至10月15日,工作日和休息日被“分割”为8个部分。网友称之为“史上最折腾的假期”。

  【连线嘉宾】

  蔡继明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

  齐清 北京市人大代表、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连线记者】

  本报记者 谢文英

  先上5天班,休息1天,再上3天班,再休息3天,再上6天班,又休息7天,再上2天班,又休息1天,随后恢复正常工作日。这是今年国务院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的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假期方案。

  “这样的假期很难系统地安排生产任务。”齐清道出了企业对此番假期安排的无奈。她说,时间被分割为“八段”,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工作统筹,还会加大用工成本。如果企业想赶在节前完成一批产品,就不能按照国家调整的假期来休,于是,原本正常的“上班”就变成了“加班”,企业就要支付更多的加班费。遇上节假日,还要支付三倍的日工资。假期安排越是凌乱,企业负担就越重。

  不少市民对这样的安排也表示有点“晕”。记者在随机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人建议不拆借周六、周日,直接休中秋1天和国庆3天的假期。

  蔡继明提供了另一种中秋国庆节假日安排方案:9月20日至24日休息5天,25日至30日上班6天,10月1日至7日休息7天,8日至15日上班8天。

  “这样安排,就把原方案中被拆分的8段时间缩减为6段,虽然出现了一个连续工作8天的特例,但工作和休假时间相对集中,避免了频繁转换,可能会收到利大于弊的效果。”蔡继明说,现在公布的放假方案,严格执行了国务院制定的《办法》,旨在避免出现中秋连放5天的中长假和10月黄金周之后连续工作8天超常“工作周”。

  在蔡继明看来,避免节假日过度集中,是2008年新假日制度的一个指导思想,坚持这个原则是对的,但在遇到像中秋节、国庆节出现在同一个月的特殊情况,具体的节假日安排似乎可以更灵活一些。偶尔出现一个中长假或超长工作周,也未尝不可。

  “按照《办法》,我国传统的清明节、中秋节和端午节都只规定了1天假期,但实际上,每次都会就近拆借周六、周日,将假期调整为3天。”齐清说,对于国家规定的假期,企业怕承担更多用工成本,一般不敢自行调整,不过,这样的小长假,往往会给生产型企业带来麻烦。

  “实际上,拆借周六、周日的做法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国务院假日办每年年底都要公布下一年的节假日放假安排方案,就是因为每年都要根据不同的拆借形式调整假期,同时还涉及到全国一盘棋的问题,否则政府部门将无法正常办公。”蔡继明解释说,依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但是,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若法定节假日安排职工工作要支付三倍工资。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