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针对网上热议的“立体快巴”能否用来缓解兰州交通问题,相关专家认为—— 路网不完善 “立体快巴”在兰州难落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03:18  兰州晨报

  

针对网上热议的“立体快巴”能否用来缓解兰州交通问题,相关专家认为——
“立体快巴”设计效果图。资料图片

  当兰州交通拥堵问题频频出现时,便接二连三出现各种版本的应对措施。近日,一个名为“立体快巴”的设计方案见诸报端之后,立即引起关注。这份方案所陈述的“立体快巴”,以低廉的价格、环保性能和立体通行能力受到不少人追捧。9月9日,就在兰州市政府再次提出要建设“快速公交”之时,记者采访了很多专家,发现许多人对这种新方式并不看好。

  “立体快巴”性能优但难落地

  根据设计方案,记者了解到,这个被命名为“立体快巴”的交通系统主要是利用小轿车上方与天桥之间的空间来运行, “立体快巴”在轿车上方行走,轿车在快巴下方行走, 互不影响。这样,即使“立体快巴”下面的小车开始堵车,“快巴”也能自由运行,便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对于这样一辆“空中快巴”,其建设成本也只有轨道交通的一半左右,对于兰州这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城市来说倒经济实惠一些。对此,兰州交通大学的吴之诚老师比较认可,他认为:“‘立体快巴’尽管目前仅仅处于设计阶段,但至少这一创意在兰州目前尚无有效解决拥堵问题之时值得肯定,或许可以尝试。”

  但是,兰州城建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刘宏明却认为,“这种方式在兰州难于落地。”多年来,他一直参与兰州道路规划,可以说对兰州路网最熟悉不过,他认为,“根据‘立体快巴’方案,需要一条相对平稳、路口衔接有序的干道来支撑,但在兰州不具备这个条件,如果不先解决这个问题,单纯建设新型交通方式可能效用不是很大。”

  对此,兰州市建委规建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在已经筹划了几年的轨道交通都难于落地之时,急于探讨‘立体快巴’,兰州既没有准备,也缺乏实力。”

  路网不完善是拥堵“元凶”

  对于刘宏明工程师的看法,许多专家都与其不谋而合。兰州城建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张国庆就认为:“兰州路网多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许多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支路之间的衔接还存在问题。就以‘断头路’为例,在雁滩一地就不下十余处,不将其疏导,就会将车流逼向主干道,最终只会更加拥堵。”

  而不久前,就在8月30日,兰州市政府召集城市交通项目亚行考察团专家就兰州交通问题展开探讨。当时,刘宏明也参与其中,他告诉记者,与会的新西兰、美国、韩国、日本等地的专家在对兰州交通现状进行仔细考核后,得出了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些来自国外的专家们说,兰州的拥堵根本不是一直以来人们以为的‘路窄车多’问题,其核心就在于路网结构不完善和管理不力。”刘宏明告诉记者:“仔细想来,兰州无论是车流量还是道路承载力,和国外大城市相比真还不如人家数目庞大,人家都不堵,而我们为什么总堵车呢?关键确实就在于未能有效疏导。只有在这个问题解决时,再来讨论是‘轨道交通’还是‘立体快巴’才更有意义。”

  本报记者 王家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